English

阳光屋与健康心

2007-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刘敏 杨其生 我有话说

“我们把孩子送到这里来,看中的不但是教育质量,还有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一位学生家长说。在湖南省衡阳市,有着百年历史的衡阳八中不但以良好的声誉吸引全市乃至全省的学生,更以其特色的心理教育让家长放心。用校长龚彩福的话来说,学校有个“阳光屋”,让学生们有了一颗“健康心”。

专职老师定时定点

“往往是学生满脸愁容走进去,出来时脸上已经挂着自信的微笑。但有时效果没有那么理想,就要约定下次再谈。”邹桂兰,一位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年仅29岁的年轻教师,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有6年。

这个挂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牌子的心理咨询室一共有三间,一间是邹老师和他的同事办公用,另两间是专门的咨询室,布置沙发、鲜花和开水,还有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杂志供学生借阅。周一到周五中午1点到2点,下午5点到7点,邹老师和她的同事就在这里和学生们谈心。由于学生大都是住校,所以老师们有时会与学生聊到晚上八九点,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提前预约在周末到这里来。

龚校长介绍,八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始于1995年,但只是由非专业老师兼任,知识和时间都得不到保证。2004年,学校专门请来了心理学专业的邹老师,并送其他7位兼职心理老师出去进修培训。2005年成立的这个心理中心,定时定点为学生服务,平均每周要接待约20人。

手机短信延伸沟通

“邹老师,还记得我吗?我是晚上受委屈向您诉说的学生啊。……”这是一个不留名的学生的手机短信,他陷入了早恋。

“皮球越拍弹得越高,你的思念亦是如此。你千万别责备自己,想了就想了,正常不过的事……”这是邹老师的短信回答。

“手机是个新生事物,近几年在中学生中开始普及。有许多学校一律禁止学生使用,但我们发现如果利用好了,它在心理教育上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我们将几位心理老师的手机号公开,建立了心理咨询短信平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周湖北说。据邹老师介绍,她每周都要收到一二十人上百条的短信,尤其是晚上。“我的原则是每条必回,短信说不清的就约到咨询室。”她说,“短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阳光屋的延伸。”

学生委员深入基层

“坐等学生上门来,是被动的。发现有心理问题或是隐患的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周湖北说,“但是,光靠老师作用有限。学生心理委员每班两人,培训上岗,能让心理健康工作进入班级,进入寝室,进入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一位学生心理委员介绍了她的主要职责:定期报告,每两周向班主任、心理辅导中心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对班级中即将或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或心理中心反馈;调查辅导,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工作,做到保密,填写好《阳光天使心语录》并及时上交心理中心。

保护隐私无一辍学

采访中龚校长多次强调,心理教育工作如果不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很容易把好事变成坏事,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所以特别要做好保密工作。在心理中心,有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每次的谈话记录的文件都整齐归档,而打开文件柜的钥匙只有中心的正副主任两人有。“学生要求不要记录就不记,允许记录但要求不要署名我们就不记学生的名字,而且事后也不去问这是哪个学生。对手机短信,我们也不会问其他学生这个号码是谁的。”邹老师说,“按照制度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分级,比较严重的才向家长报告。小问题就和家长说,容易产生副作用。”

“让我们欣慰的是,自从中心成立以来,还没有一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辍学。”龚校长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