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04年以来经济发展与增长的模式,在投资与贸易的推动下,GDP继续高速增长,2007年全年增速预计在11%左右。与2006年不同的是,今年CPI的上升势头明显,目前已达到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比增长6.5%),流动性过剩成了时下的热点问题,但人们对2007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存在
该报告提出,从全球经济失衡角度分析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问题,至少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对全球经济失衡性质的判断;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外部均衡出现了哪些新特征。基于这三方面的内容,该报告作出以下判断: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当前中国出现的外部经济不均衡问题是由于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出口过快增长所导致的。
――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内部失衡,其实质为金融市场不均衡发展格局下的利益分配的失衡,因此,中国未来所面临的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将来源于金融领域。
――贸易规模和贸易顺差不断加大的同时,中国的对外商品结构和贸易范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不但反映为正在出现的产业链向上游延伸的规模经济优势,国际垂直分工链中的传统地位也得到加强和巩固。
该报告认为,在国际分工体系没有出现较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无法通过单方面的政策或战略调整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我们不能也不应该进行强行的政策调整,更不能单纯地为了实现宏观经济平衡而调整,针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调整必须是结构性的和多边框架下的调整。除了遵循这些原则并配合国内结构调整的需求以外,我国的政策调整还要注意缓解和消除宏观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对汇率和外汇管
理的主体进行调整,并加快推进外汇市场的发展。
经济不平衡发展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和主要表现,该报告在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失衡的性质之后还指出:第一,中美之间的经济依存关系
不能仅从贸易依存角度考虑,若考虑到贸易和资本流动对美国经济的双补贴,在全球经济失衡中,中美之间经济交往的依存关系对称性正逐步加强,这无疑会增加中国在对美经济协调中的话语权。第二,欧元区国家及英国等国的外部经济出现的新特征需要引起重视。虽然这种变化的规模不大,但如果这是一种动态趋势的话,其积极意义在于它既能改变美国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主导地位,也为中国外部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新的空间。(张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