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民先生的巨作《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隆重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印刷研究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大事。虽然过去了将近二十年,我还是记得很清楚:初版问世?,正值我对古书旧情复萌,当即买来快读,真像是
古代学人对印刷的论述零星散见于文献学著作之中,专门的著作多少年来唯有《书林清话》独擅其美,然而重心在“书史”,范围狭窄,不是真正为印刷撰史。欧美学者偶然有中国印刷史专论,苦于筚路蓝缕,规模未宏。张秀民先生供职北京图书馆四十年,有慊于此,从书开始,泛及纸牌、报纸、纸币、年画等有关物品,目验笔录,念兹在兹,涓滴不息,??劳作,发表五六十种论著,积累数十册笔记,在这样广泛阅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细心抽绎编排,作出系统化的阐述,撰成这部巨作《中国印刷史》。无论从涉及范围的宽泛,从搜集资料的广博,还是从研究态度的谨严看,都是中国印刷史的经典之作,出版以来在国内外获得许多奖项。
《中国印刷史》对每个朝代的印刷情况都有相当系统而精细的论述,先作概论给人总体印象,然后条分缕析,逐一论述刻书地点、刻本内容、刻本特色、官私藏书、其他印刷、印刷物料等。每一项下又有细致的分析,对书籍内容分列经、史、子、集、科技、医药、宗教等类目,刻本特色项下分为字体、避讳、标点、版式、刊语及牌子等项,其中包括书名页、著者画像、征稿广告、版权、印色等项目。从这些名目可以看出,凡是要点都有专门的论述。
这些细致的观察和记载,看起来无足重轻,细想一想,发人深省。孤立地看,似乎都是细微末节,但是所反映的是印刷出版事业的发展过程。有心人眼到、心到、手到,才会把它们及时记载下来。张先生几十年写下的数十册笔记,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蔚为大观,诞生了这样一部材料翔实的佳作。
《中国印刷史》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书中包含的史实细节很多,有缜密的考证,也有重要的发现。明嘉靖有所谓“芝城铜板活字”蓝印本《墨子》传世,自清代以来藏书家视如珍宝,津津乐道,但对“芝城”二字一直没有确解。《中国版刻图录》定为地名,也没有说明地处何方。张先生据清代刘世英《芝城纪略》稿本断定“芝城”为建宁府城的别名,又跟芝城铜活字所印《通书类聚?择大全》比较,反复推勘,最终肯定了这个结论。对元代活字的考证也相当精细,能发人所未发。对明虬村黄氏板画家世系和生卒的考证,查明了他们彼此的关系,澄清了以往对黄氏家族的一些误说。诸如此类考证,结论翔实可信。
张秀民先生收集了大量资料,经过悉心整理编入书中,很便于查阅。《中国印刷史》中附有宋版集部书目,明代藩府印书表,明虬村黄氏板画家世系、生卒及其所刻图书表,明代铜活字印本表,清代铜活字印本表等。在讲明代刻书的圈点标识?,据陈仁锡的《通鉴评鉴》、三色套印《苏东坡文选》和其他评点本列出二十多种标识,对研究中国古书的传统圈点方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像这样一些重要的资料,书中随处可见,无论后学还是先进,开卷有益,都会有意外的收获。
《中国印刷史》对印刷业方方面面都有所论述:印刷技术以雕版和活字为主,包括晚近各种新兴的或偶一为之的印制方式;印刷品以书籍为主,包括报纸和各种刊物;印刷物料以纸墨为主,包括笔砚和其他物品。书中有不少过去几乎湮没无闻的史料。书中有专章讲“历代写工、刻工、印工生活及其事略”,这也是过去被忽略的课题。虽然由于文献不足,书中论述不多,但还是勾画出大体的轮廓。而“中国印刷术对亚洲各国与非洲、欧洲的影响”这一章也足以让读者从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中走出来放眼世界,在人类文明史的阳光之下,享受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新时代的高新科技领域里进一步发扬光大。
《中国印刷史》初版本伴随我进入新世纪,天头地角的铅笔注语记下了自己前进的脚步。多少年过去了,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插图珍藏增订版首发仪式上,终于得到机会表达我对张秀民先生的敬佩和感激,并祝福先生健康长寿。却不料不到两个月,还没有来得及细读增订本,哲人遽萎,清芬长挹,令人惋叹。
初版问世后,张先生继续辛勤工作,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考索有所得,立刻附加眉注,前后所积不下数万言之多。更有先生的贤甥韩琦教授臂助,随时提供个人和海内外同道的研究成果。这一切使增订本面貌焕然一新,内容更为丰富,字数几乎加倍。初版内容或有可议之处,或更易,或加注一一作出处理,务求立论公允,措辞精当。清代佛山、泉州、山西、陕西等地刻书,明湖州套印,元、明、清书院本,西藏文《大藏经》等,都有修改补充之处。先生“吾爱真理”,从善如流,治学精神令人敬仰。
增订本附录有《宋代刻工刊书表》,这是相当重要的资料,内容来自张先生对国家图书馆藏宋本三百五十多种的记载和其他有关的资料。我们知道,刻工名是考证古书版本的利器,然而多年来国内一直缺乏对宋元古书刻工的广泛调查和研究。还是这几年,国内才出版了宋元刻工名表,收集范围也还不广。张先生编的名表来自国家图书馆藏本,过去对这批大宗藏书调查不多,今得先生披阅原书,悉心辨识,正好补上了这个欠缺,相信这份刊工名表对目录版本研究大有帮助。先生还撰有《宋板经眼录》,亟望整理出版。
增订本对活字本的论述有大量增补,新撰“活字本的形式”、“活字本的内容”、“活字印刷未能占主导地位的原因”和“活字本目录”四节。活字本印数很少,流传不多,史料匮乏。张先生早年就曾专门论述,近年并与韩琦教授合撰《中国活字印刷史》,更多阐扬。活字本目录所著录各书,颇多罕见之本。
韩琦教授熟知西方文献,增订本补充了国外所藏中文印刷史资料。据法国档案资料,补入乾隆中叶苏州天主教徒丁亮先的彩色印刷,纠正了过去的误解,引起海内外学界关注。广泛利用外文原始资料和实物,对清代蜡版印刷、西方铜版印刷的传入、晚清石印术的传入与兴衰、19世纪中文铅活字和拼合活字等都有深入的论述,包含许多新发现,开拓了学者的眼界。
增订本在发掘史料方面也有可喜的成果,在北宋末邓肃文集中发现了关于毕?活字印刷的记载,这是沈括、周必大之外相当可贵的关乎毕?的宋代资料。清新昌制作活字泥版的吕抚,增订本经过考证,补出卒年。佛山唐姓印工,今改为邓姓。在中国印刷术与欧洲、菲律宾的关系方面,在活字印刷、西夏活字、回鹘文木活字等方面,都增补了很多内容。像这样一些重要的补充和订正,都值得学界关注。
增订本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图文并茂。书中附有近三百幅彩色插图,采自海内外公私藏家。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有些是首次刊出。如今藏家慨然发箧襄助,珍重摄影,插入书中,读者得以一睹芳容,不能不叹为奇缘。增订本书后附有详细的《中国印刷史论著目录》,弥补了初版本的一个缺憾。
《中国印刷史》涉及浩瀚的文献资料,难免有个别可议之处。个别插图的取舍容有推敲的余地,文字也有失校之处,这里不再赘述。
《中国印刷史》增订本凝聚了两代人的心血,张秀民先生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韩琦博士赓续为之,把这部书推向另一个高峰。作为读者,我们衷心祝贺这部经典之作的增订出版,祝贺他们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