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中简介
苏州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05年,1907年开始招收中学生,时名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亦称草桥中学),是苏州第一所公办新式学堂。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805年的苏州正谊书院,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四个校区、五所学校、教师逾千、学生近万的精
一百年来,苏州一中校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才。早期掌校政者有王同愈、蔡俊镛、汪家玉、袁希洛等著名社会贤达,早期执教者有吕叔湘、匡亚明、张闻天等著名学者;培养的学生中有叶圣陶、顾颉刚、王伯祥、胡绳、顾廷龙、颜文?、吴湖帆、郑逸梅、陆文夫等文化英杰和二十一位两院院士。
苏州一中校园内存有一株宋代紫藤,形如盘地欲飞的虬龙,故名“紫龙藤”,树龄已近千年,为“中华第一藤”。今仍蓊蓊郁郁,生机勃发。
苏州一中千年紫藤资料照片
1934年我考入苏州一中初中,名列榜首,从此开始了三年的草桥生涯。草桥中学的教室是两层红砖建筑,习称为口字园。大门位于口字的西南角,操场则在校外,可以望见近处的双塔。
苏州一中非常注重基础课,尤其是语数外学科。初中的国文课本虽然文白兼收,但课堂上沈同文老师讲解的还是一些浅近的文言文,如《祭妹文》、《项脊轩志》等。在考试时还得默写一些文章。任祖铤老师教了三年的英语课,使我受益匪浅。我能够对英语应付自如,不能不归功于这几年打好的基础以及随后的博览群书。教我们数学的是老教师练寿康先生,他以认真负责著称。通常他只教初一的数学,但由于与我们班同学的感情特别融洽,应我们班要求,破例将初中三年数学一竿子教到底,为我们打好数学运算的扎实基础。在三十年代,苏州一中有着超强的教师阵容:诸如吕叔湘、杨人缏、沈同洽、陈邦杰、朱浩然等,后来都到大学去任教了。
苏州一中有重视郊游的良好传统。我们初二时曾到无锡惠山露营,饱览惠山、梅园、小箕山和鼋头渚等风景名胜。初三下学期时,苏嘉铁路刚刚建成,我们班就乘火车直达嘉兴,再转到杭州,在杭州遍游了西湖名胜,登上了南高峰,到了虎跑、九溪十八涧,还上了钱塘江边的六和塔,看到了在建的钱塘江大桥。初夏时节,升学考试临近,全国运动会在上海江湾新建的体育场举行,老师还专程带我们去观看香港队对广东队足球决赛。我们坐在球场的草地上,看得兴致盎然。当时香港队球王李惠堂年龄较大,跑动不多,但脚头功夫仍健。结果香港队以三比零获胜,三球均出于李惠堂的脚下。
苏州一中有着浓郁的课外读书氛围。潜移默化之下,我养成了爱读书的嗜好和独立思索的习惯。学校有幢两层的图书馆小楼(在抗战初期毁于敌机轰炸),是一中老校长汪家玉主校政时节衣缩食建起来的。我经常去借阅课外书籍。记得有四卷本《胡适文存》,房龙的《人类的故事》,其中给我深刻影响的还是房龙的《思想解放史话》,实际上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行一时的《宽容》这本书的早期译本。正是在这些杂七杂八的泛览之中,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融进了一些宽容思想的色彩。
初中阶段,我的课余阅读还涉及到很多科普著作。天文学方面的有山本一清的多卷本《宇宙奇观》,遥远的星体和广袤的宇宙,引起了我对天文学的兴趣。大哥还为我订阅一份期刊《宇宙》,其中有些科普文章和我国当时天文学界的活动介绍。特别是刊物报道的我国天文学家分赴日本的北海道和苏联的柏力去观测日全食的事令我着迷。我开始自制一个望远镜想用来观测星体。三十年代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物理学家琴斯与爱丁顿写的《神秘的宇宙》、《膨胀的宇宙》、《物理世界真诠》等书,使我得以畅游星体之间、宇宙之中。尽管没有理解多少,但是我隐隐约约地感到物理世界奥妙无穷,为之心迷神往。这也许就是后来我选择物理学作为终身事业的契机吧!
苏州一中的课余文艺生活也丰富多彩。电影这种新型的文艺形式,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是新生事物。我们当时看过金焰、阮玲玉主演的《野草闲花》、《天明》、《新女性》,金焰与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袁牧之与陈波儿主演的《桃李劫》。好莱坞影片也看过不少。
中小学是人生的奠基阶段,接受的教育对一生影响很大。我非常感谢在草桥度过的三年初中岁月,那是一段充满美好回忆的幸福时光。去年,回苏州重到母校,昔日的口字院已经变成了一座漂亮的现代化校园,但紫藤依旧,仍蓊蓊郁郁。母校的一草一木勾起了我的亲切回忆,我衷心地感谢给我谆谆教诲的一中老师,感谢给我浓郁学习氛围的草桥校园。
呵!草桥,我梦想起航的地方!
(作者系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苏州一中1937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