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常平村:“三个执政”创造发展奇迹

2007-10-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 吕品 我有话说

  2000年以来,有关山西省壶关县常平村的报道就不断地见诸报端:改革开放前,这里曾是“穷山恶水”,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2000余口人,改革开放前的十多年间,全村人均收入年均只有56元,未新盖过一间房,外借粮食20万斤。改革开放以后,常平村从“吃石头”起步办起了乡镇企业,

经过两次企业改制,建成了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常平集团”,在一穷二白的太行山老区走出了一条兴企富民的金光大道。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让这块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平村一跃而成为山西省上党地区乃至全山西、全国有名的小康村。

常平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大家对常平“奥秘”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近日,来自北京和山西的十几位专家学者走进了常平村,走近了常平人,用理论工作者的眼光去审视和寻找常平的奥秘。

一个小故事引出的大道理

在常平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里,可以总结的经验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常平村的领导班子始终把握住了执政规律――靠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这“三个执政”,创造了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常平模式”,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星光大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大潮涌上了太行山,常平村党支部几经商讨,决定办一座机砖厂。当时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不懂法律法规,刚刚25岁的陈忠孝“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敢地站出来接受了重担。几经周折,机砖厂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

后来,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陈忠孝都发动大家想办法,不仅“借”来了生产资料,还“借”来了技术和资金,砖厂终于在1980年上马了。谁曾想,当年靠“借”办起的小砖厂,成了常平村快速致富的“小火炉”,周围村里的乡亲们都嫉妒地说,常平村挣钱都挣得冒了烟咧!

其后,随着党中央“三个执政”理念的提出,常平党组织进一步树立“三个执政”理念,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三个执政”理念切实落实到了具体的发展实践中。

探索规律科学执政

常平人认识到:只有按市场规律搞经济建设,不断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运行模式,常平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比如,1993年开始的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突破了乡镇企业的制度瓶颈,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00年,企业产权进一步由股份合作制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山西常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此,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常平得以落实。

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民教育水平,提升农民质量的问题。在我国存在这样的普遍现象,因为本村无力发展工业,邻村即使工业很发育也没有联合发展的思想,青年人只能进城打工去迎接工业化。青壮年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造成城市出现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留下老弱难以继续维持生产,这样必然出现停滞村、萎缩村和破产村。中国是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不能走西方人口较少、多数人进入城市的道路。如果中国也像西方一样,农村70%的人进城,城市将难以容纳。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党委的指导下,常平党委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镇化发展道路。为了求发展,他们从当地实际出发,成立了常平开发区,成为一个以一村带九村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村村自愿联合体。

常平开发区重视保护农民的利益,以扶助农民兴办农业企业、组建农产品股份制和农民以土地入股等办法,避免了失地农民的痛苦。他们每占农民一亩地,每年给本人入股资金500元,村集体300元。这样一方面增强了集体的经济实力,提高了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保证了村集体能够为村民创造环境和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将农民纳入征地开发的利益共同体,帮助农民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保障农民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红利。开发区大量投资9个村兴办企业、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各项事业,在这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农民安居乐业,安心在当地生产和生活。这里仅工业企业就安排农村剩余劳力1838名,占全区总劳力2922户的63%。常平开发区不仅安排当地农村剩余劳力走向工业化,而且还安排外区农村劳动力3912人。

尊重规律民主执政

常平党委一班人十分注重民主选举的扎实有效,认为没有民主选举就没有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的选择权,就不可能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可靠的组织保障。常平人把投出的每一张选票看作是自己对常平今后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作的一次神圣选择。因此,在常平的每一次选举中,选民均能抛弃族系、派系观念,抵制拉拢,贿选劣习,依法利用自己的选举权利,以主人翁的姿态,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筛选贤能,逐级选出能代表大伙利益的,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广大村民信任的带头人,组成党委、支部、村委、村民代表等各级领导管理机构和民主监督机构。

常平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主要靠村民代表大会这种组织形式来实施。村民代表大会是常平村的最高权力机构,村民投票选出50个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大会一季度开一次,凡党委、村委、集团公司的重大决策项目,一定要提交村民代表讨论,让代表直接参与决策。一些大事的实施过程或实施完毕都要由村委向村民会议作工作报告,真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每年年中、年终都要召集村民对村委班子及其成员进行评议,并要求村委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常平所实践的民主执政,做到了在执政过程中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实现。

遵循规律依法执政

常平的干部群众认识到,依法执政的要义就是党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依法治村,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常平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自觉遵守法律,逐渐确立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确保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此之外,建立并严格执行“村企联治”等一系列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常平拥有一个公正、公平、有序、和谐的发展环境。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常平人遵循“守法经营、诚信为本”的精神赢得了众多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赢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正如常平集团最大的外来股东、江苏无锡的庄先生所说:“我们能到常平投资,主要看中他们守法经营、诚信纳税营造的好环境”。

“三个执政”造就“常平模式”

树立了“三个执政”理念,常平的发展如虎添翼。目前,常平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30多个相互关联企业的产业集团。2005年年产值就已达到30个亿,较2001年的3.3亿元增长了938%,年均增长188%,常平集团连续四年跨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省工业企业30强。常平村一跃而成为上党地区乃至全省、全国有名的富裕村,形成独具一格的“常平模式”:

坚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常平村在“一无资源、二无区位、三无政策”的基础上,靠“吃石头”、“开砖厂”起步,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让这块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平村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并非遥不可及。数据显示,常平集团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运输、餐饮等各类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就业机会3000多个。常平开发区九个村围绕常平集团配套上马了30多个石料、石灰、机绣、建材等企业,有力地促进了集体增效、农民增收。常平村村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3000多元上升到9000元,开发区其他各村由原来的1300元上升到4500元。

城乡改革一体化。在常平村,我们看到的是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高度融合在一起的现代化。常平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在解决农村、城市体制二元化和农业、工业经济结构二元化的过程中,坚持农业就地转化为工业,农村就地转化为城市,农民就地转化为市民。这三个“就地”不仅有效解决了常平的“三农”问题,使其面貌得到彻底改变,而且没有出现大量透支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况,更没有发生加大城市负担和加重财政包袱的问题。

在考察中,专家们看到常平开发区内的街道全部硬化、绿化、亮化,常平村已经有了400多栋通电、通水、通暖气、通煤气、通闭路、通电话、通宽带的“七通”小楼,他们还将按总体规划进一步建设。常平集团环保设施投资两个亿,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面对着常平村的“村前办工厂、村中变庭园、村后花果香、全区一片绿”的良好环境,有专家甚至感叹,这哪里还是农村,简直比城市的环境还好!

经济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常平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公共产品的提供。常平拥有全面的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常平开发区出资1700多万元建起了功能设施齐全的六年制常平中学,投资300万元建起了幼儿园、村办小学,学生全部免费上学,区政府出资800万元、常平集团出资1200万元共同新建一座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结合企业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员工。常平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开发区各村均建立起了标准化的敬老院,6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所有老人还享受养老金待遇。常平村村民不仅逢年过节可领到各种福利,还有享受村里统一办理的家庭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和劳动保险等。方方面面的福利保障,让开发区居民真正享受到“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帮”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常平村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始终保持着公平、公开、公正,而这些又都是与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制度分不开的。

以民主建设促社会和谐。常平不光富了,还没有发生过重大治安案件,没有出现过娼赌、腐败现象。常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通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的做法很有典型意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常平村就开始推行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每年在年终把本年度的工作、财务收支、村里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及下年工作计划等逐一向村民代表、全体村民书面报告的做法,并召集村民代表通过会议评议上年工作,讨论下年工作计划。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季一次,一年四次的村民代表议事、评议制度。此外,凡党委、村委和集团公司有重大决策项目时,一定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项目方案提交代表讨论,诸如村镇建设改造、土地征用、产业调整、引资上项、经营体制改革、集团扩张等重大项目,无不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评议、表决通过之后方可施行。而这,也正是“民主执政”的要义所在。

“三执政”理念是发展法宝

诚然,常平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还可以列出很多很多,比如重视公共产品、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等等,但“三执政”恰恰是常平模式的“牛鼻子”,也正是其“奥秘”所在。专家们认为,正因为有了“三个执政”理念,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常平才能不断地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也才能协调发展。

中央党校王珏教授指出,生产力发展必须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企业组织必须走股份制道路;党的领导和执政必须靠科学、靠民主、靠法制。常平的特点就在于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实现了这三条“一般性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伟认为,科学执政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民主执政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依法执政是一个平等观的问题,常平人之所以能坚持三大执政理念,贵在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他们能领会、创造性地运用党的政策,责任心强;吃苦耐劳,以身作则;团结群众,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以群众的利益为上,得到群众拥护。所有这些,都是常平取得今天这一成就的根本。

农村经济专家艾云航指出,常平的发展不用国家给钱、给政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脱贫致富,还做到了城乡协调,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有些地方比城里还好。

经济文化专家贾春峰说,“三个执政”的重要思想,指引三个创业――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和谐创业。常平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恰好与中央精神高度一致。

常平经验的核心就在于:正因为抓住了经济规律,经济才能长期维持高速发展;正因为抓住了执政规律,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上创造了突出成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