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10月6日电(记者李陈续)社区里是一出出喜闻乐见的折子戏,校园里有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儿童剧;广场上是一台台热热闹闹的群艺会,剧场里有杨丽萍的“藏谜”和百老汇的“42街”――国庆节期间的合肥市,无论是市区乡村,还是社区单位,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一个个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假日生活,也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合肥”的城市软实力,打造群众文化的“强市”品牌是合肥市委、市政府为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而确定的战略目标。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了群众文化工作的不断创新,节日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只是合肥文化魅力的一个缩影。”
“走向文明”社区巡回演出、“快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歌唱祖国”合唱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院线”、“幸福家园”文化周……一个个群众耳熟能详的活动,是合肥“文化惠民”工程的主要载体。在推进“文化惠民”过程中,合肥市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寓教于乐有机结合,突出提升文明素质、共建和谐家园的主旋律。为配合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关部门组织策划了“走向文明”社区巡回演出,根据创建不同阶段的实际,编创思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歌舞、小品、相声及其戏曲节目,到社区居民中演出,在欢声笑语中播洒文明;由于节目颂扬的是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倡导的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连续进行4届的“走向文明”,先后走进合肥3县8区的200多个社区,观众达到100多万人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既重视群众文化需求的主旋律,也重视需求的多样性,是合肥“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着力点。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合肥市突出地方特色、传承民间文艺和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乡土、乡风、乡情――民间文艺汇演”、“城隍庙文化庙会”等文化活动,展现庐剧、门歌、狮舞呈祥等传统民间文艺和手工技艺的风采,让广大群众在参与和欣赏的过程中,增强乡土意识和自豪感。同时,针对日益火爆的城市休闲文化现象,合肥市举办极具现代文化色彩的“休闲娱乐文化节”,通过“‘哈’在合肥”、“PUB歌手大赛”、“玩转合肥”等系列主题活动,展现休闲娱乐文化的独特神韵,满足个性化的城市文化需求。
老人们的戏曲乡韵、中年人的美声曲艺、年轻人的劲舞电声、孩子们的动漫游戏……在合肥,“文化惠民”工程为不同的人群打造着不同的文化平台,各种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彰显城市软实力的一道亮丽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