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严格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党建中,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注重老中青教研梯队的培养和先进典型的树立与塑造,高度重视在学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教学与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树立典型,就是要在众人面前树立大家学习的标杆。在教工党建过程中,南京师大党委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典型,坚持典型引路,通过身边典型的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强化教工党员的党性意识,增强教工党员的理想信念,使教工党员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能够看得出、显得出、站得出。
全国“自强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教科院青年党员教师候晶晶,1998年在校党委的直接关心下,进入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短短几年间,由一个残疾的女学生成长为我国第一个轮椅上的女博士,成为全校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榜样;地科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汪永进,担任所在学科特区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该学科于2003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他带领的团队评上了教育部“创新团队”,同时,在国际顶级杂志《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几十篇,学术成果丰硕;文学院教授马景仑,几十年工作如一日,身患癌症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和“国家级教学名师”。
多年来,校党委坚持在教职工中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以点带面,一个典型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个群体,带动一个学院,从而在全校教工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构筑人才高地产生凝聚效应
“十五”以来,校党委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努力构建人才高地。特别是将“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指标,用“以人为本、以师为先”的观念,积极营造拴留人心、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条件留人。
从2002年以来,该校实施“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制度和“杰出人才资助”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青蓝工程”、“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这些举措使教师队伍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十五”期间,该校共补充教师537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48人。
候晶晶在给党组织的思想汇报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南京师大党委的关怀和帮助,尤其是对人才和青年的关爱,让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的确,南京师大的很多教师,在谈到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时,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这样的心声,诠释了南京师大事业稳步发展的“人才效应”。
发挥人才优势盘活发展大局
校党委书记沈健告诉记者:“紧紧围绕人才抓党建,不仅营造了和谐的精神氛围、吸引了‘良禽择木而栖’,更促进了人才资源优势的科学利用,盘活了全校科研、教学的发展全局。”
党委总揽全局,依托蓬勃发展的师资人才优势,大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十五”期间,全校教师共发表自然科学论文584篇,其中《科学》杂志2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科研经费13877万元;学校同期共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3项,省部级项目229项。
在师资人才优势的拉动下,学校的教学层次、培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通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在5年间顺利完成了本科教学整改、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等重大创新工程,现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优秀教材。在强化师资配置、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在校全日制研究生从2002年的3200人增加到10101人,初步实现了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到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教学框架,向“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