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升宁夏文化品味的大手笔

2007-10-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庄电一 我有话说

现在到宁夏,可以品味到高雅的文化,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和心灵慰籍的,就是那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馆。通过这些博物馆,宁夏的发展脉络,可以尽收眼底;历史的沧桑巨变,可以了然于胸。

自治区文化厅一位负责人欣喜地告诉记者:再有三四年时间,无论你走到宁夏的任何一个市县区,都可以看

到一个乃至多个行业性或专题性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这些博物馆,可以让人们了解各行业的发展,熟知各市县的历史,增长各方面的知识。

在宁夏文化厅,记者看到了一份精心绘制的《宁夏行业专题博物馆规划分布图》。这张图上,清晰地标明每一个博物馆的名称和坐落地点、建设规模、建成时间,让人一目了然。记者看到,除了银川市已有密集的博物馆群外,其他各市县也都将毫无例外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博物馆。

说起博物馆,宁夏人都有深刻的记忆。宁夏的博物馆建设起步较晚,直到1968年,宁夏才开始筹建第一个博物馆――宁夏博物馆。就是到了本世纪初,宁夏区、市、县三级博物馆总共也只有6家。这6家博物馆都归文化系统管理,且都以陈列文物为主。此外,还有几个不成规模的陈列室。

“小省区要办大文化”,“小省区能办大文化”!这是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响亮口号。不能拿“全能冠军”,也要争取拿“单项冠军”!那么,宁夏能否在博物馆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呢?去年5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提出一个令人鼓舞的奋斗目标:到2008年自治区五十周年大庆时,银川及周围至少要建成20个行业专题博物馆。最终要建成60个博物馆,平均每1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这样,宁夏就可以拿“单项冠军”了。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自治区宣传、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协调、拟定发展规划、提出指导性意见。“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以及民间各界创建博物馆的积极性。经过短短一段时间,由政府投资、行业投资、民办公助、企业赞助、个人投资的各类博物馆便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现在,建成的已有22个,还有一些博物馆正在兴建、扩建中。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建成30个,到明年年底就可以达到40个。

宁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多元文化汇聚之地。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在这里共生,丝路文化、移民文化、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交融,史前文化在这里大放异彩,塞上江南的独特景观令人称奇……所有这些,都成为各类博物馆创办的基础和宝贵资源。

宁夏博物馆结构单一的局面被打破了。不论是已建成的,还是正在规划、建设的,所有博物馆都各具特色,有些甚至是独一无二的:灵武的恐龙化石,同心的铲齿象化石,水洞沟原始人的遗迹,贺兰山的岩画,都将有专门的陈列;牛、羊、鸟、水族都有独占一馆之荣;民间习俗、民间艺术、民间文化都将登上大雅之堂;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印刷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都要有集中展示;枸杞、草药、奇石、地毯都有专门展馆;电力、交通、地质、气象、煤炭、农业、水利等各行业博物馆更是描绘了自己不平凡的发展历史。几乎每个博物馆都注意打造特色、突出特色、放大特色。

现在,各地区、各行业都按照陈建国书记“规模可大可小、展品可多可少、但一定要突出特色”的要求,加紧建设。自治区文化厅负责人告诉记者,宁夏新建的博物馆,都没有贪大求洋。除了投资达3亿元的宁夏博物馆新馆外,其他博物馆投资多在几百万元至两三千万元之间,最少的只有几十万元。建筑规模有几千平方米的,也有几百平方米的。

特别令人称道的是,这些博物馆多是利用各行业资金和民间资金,各级政府则不拿钱或少拿钱,自治区财政只对个别贫困地区给予适当补贴。

博物馆建设,已成为宁夏文化建设的一个大手笔。(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