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残疾人体育展现人性光辉

2007-10-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侯珂珂 我有话说

“希望种子飞扬,我轻舞云端,与你携手飞翔,拥抱这缤纷绚丽的世界,追求心中那不灭的向往。心与心的碰撞,释放夺目光芒。你我都是地球的子民,共同托举那怡然盛放的希望。”这是2007年上海特奥会爱心宣传册的开篇语,表达了包括一切残疾人在内的肺腑之声――平等、包容、和谐。

1987年,中国开始派运动员参加特奥

会,截至2005年底,中国参加特奥运动的智障人士已突破50万,成为世界上特奥运动发展最快的国家。

从过去的传统偏见――人们认为智障人士是“永远长不大的儿童”,到现在人们重新思考许多固有观念是否正确,特奥冲击着社会对智障人士的种种偏见。如今,“孩子,我为你骄傲!”的话语不绝于耳。

微笑代替冷漠;交流代替躲闪;鼓励代替嘲笑;感动代替不屑。特奥会改变了世人对智障人士的态度,中国蓬勃开展的残疾人运动改变了人们对所有残疾人的态度,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施莱佛由衷赞叹:“中国为世界做出了榜样!”

在上海特奥会期间举行的全球青少年论坛上,来自南非的黑人小孩阿桑达,耐心地教大家如何用自己的母语说谢谢你,态度认真地像个老师。然而,14岁的阿桑达在自己的故乡却无法和其他健全的孩子共同读书,仅仅因为他有智力障碍。

据估计,全世界目前约有近两亿智障人士,在中国13亿人口里中980多万智障人士。正是特奥会这个平台,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智障孩子,他们通过赛场展现各自风采。

同样是在特奥赛场,另一个团体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源深体育中心舞龙比赛的现场,一位肢残人、一位全盲和两位半盲人一起“看”比赛、约采访、做直播。“我们是来自北京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声音工作室的,这次我们来了4个人,我给他们当眼睛。”拄着双拐的解岩告诉记者,“杨青风,全盲,普通话一级甲等,负责采访,他刚才还给北京电台做直播呢;高山,半盲,身上永远带着放大镜和望远镜,他能看见文字,担当摄影;金玲,只有些光感,她英文特棒,可以采访外国运动员。”这个残疾人采访小组,用特殊的感觉来感受这生命的盛会,用己的所长同伙伴们分享生命的意义。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采访明年残奥会。”解岩说,“我们不关注比赛本身,因为竞技的意义远比不上与社会融合,给我们一个机会更重要。”

残疾人采访特奥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融合、平等和宽容。我们应该树立“感激与回报”的理念。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是人类的组成部分,决不是什么另类、异类,犹如年龄、性别、种族一样,是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一种表现。

特奥会日程已经过半,残奥会就在前方,这是我们履行责任与义务的又一次难得的机会。当一名残奥会的志愿者是参与;看一场残奥会比赛也是参与;开展各种助残活动同样是参与;一张真诚笑脸,一个关注的目光,一句友好的招呼,也是参与。通过残疾人运动的平台,如果全世界能加强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那未来世界一定会变得不一样。(本报上海10月7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