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10月9日电(记者夏斐通讯员新梅、晓清)黄鹤故里,首义之区。古城武昌,山水相映,文脉绵长。如何巧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彰显个性魅力?在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武昌红楼,专家学者最近聚集“武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展论坛”,指点武昌历史,勾画古城未来。
凸显发展个性,是武昌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成
据武汉市武昌区区长吴志振介绍:今年,武昌区委托“智囊团”专家几易其稿的《武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建设概念性的规划》问世,是武昌城市个性化发展战略成熟的体现。这一发展规划中,力求将蕴含于古城土壤中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使武昌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古城和谐共存,相得益彰。武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规划为“六区”、“两街”、“一线”、“多点”。重点保护黄鹤楼――蛇山风景区、武汉大学风貌区等两区两街,重点建设首义文化区等四区一线。
在这次“武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均认为,武昌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化策略,必将对武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武昌要昌,以何而昌?”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市社科院副院长皮明庥建议武昌要“因商而昌”(发展现代服务业)、“因文而昌”(发展文化产业)、“因游而昌”(发展旅游业)、“因节而昌”(扩大辛亥首义经贸旅游节规模和影响力)。
“如何打造武昌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促进武昌古城的保护利用与建设?”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晓鸣建议要科学定位,注重打造品牌,注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系统策划和实施项目策划。“所有这些历史资源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散落在武汉大地,我们要将它们整合起来,构成一条条项链,构成一张张闪亮的网。”武汉大学教授陈望衡、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严昌洪建议以首义为纲,整合武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诸多的历史文化节点整合成有机的文化网络。
正如武汉市武昌区区委书记张光清所说,“白云黄鹤、绿色湖山、千年古城、首义之区”的特色优势无可比拟。我们应该依托资源优势,打好文化牌,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为子孙后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