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麓南段,被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但在西藏军区某边防团领导精心呵护下,驻守在此地的某边防团近10年没有因自然灾害和高原病牺牲一名战士,官兵的生命在雪域高原绚烂如格桑花一般盛开。
要有一颗呵护春苗的心
一切是那样猝不及防――刚才还是风和
去年冬天,连续的降雪使大山积雪达3米多深。为紧急支援堵在山里的某边防连,工兵连士官彭山东、丁伟各驾驶一台“东方红”推土机推雪开路,没想到,他俩也被困在雪中,生命危在旦夕。团长岑箭来不及多想,带领特务连20名战士和卫生队医生,冒着肆虐的暴风雪,顺着推土机的印迹,急寻数小时,找到这两名已冻昏的士官。医生说:“要再晚半个小时,他俩命就难保了!”
去年2月,一场雪崩将执勤的战士杜成军、刘涛围困在某观察哨。参谋长林才优判断,可能会再次发生雪崩,马上组织救援。他和官兵冒着滑下冰崖的危险,从观察哨左侧石缝里,硬将两名执勤的战士吊了出来。7分钟后,一声巨响,雪崩再次发生,执勤点瞬间灰飞烟灭。大家连叫“好险”,说:“要不是参谋长处置果断,两人都要和雪山做伴了!”
不能让士兵身体受亏损
没到过西藏,难以体会残酷的大自然给生命带来的威胁。
“‘雪山牦牛’柴德尚病倒了!”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感到吃惊,但并不觉得意外。这就是那个誉满全团的训练标兵:其他人每天跑一次五公里,他要跑两次;其他人做1个小时体能训练,他要做两个小时。凭借过硬军事技术,他多次完成重大军事任务。然而当兵6年的他,而今昏厥过去,高原器质性病变,危及他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挽救柴德尚的生命!”团里专门召开党委会,研究挽救一名士兵生命的措施,作出“专项经费保障、专人陪护治疗、请专家会诊”的决定,并从成都等地买来特效药。在各级共同努力下,柴德尚身体康复。归队后,团里强行将他调到低海拔地区单位工作。
2004年初,贵州籍战士吉学朴新训一结束,就坚决申请去海拔4200米的某边防连当了一名观察兵。3月上旬,吉学朴昏倒在哨位上,而此时大雪已经封山。“战士越是讲奉献,越不能让他们身体受亏损!”在推土机打开通道无望的情况下,团长岑箭毅然决定,组织80名官兵接出送医!穿冰窟、趟冰滩、过风口……80名官兵在齐腰深的雪海绕行50多公里,跋涉28小时,终于接出了吉学朴。
这些年,团里为维护士兵身体健康,先后将40多人从高海拔地区调到到低海拔地区工作。
防患于未然
今年7月上旬,上任一个多月的团政委张卫国按照团“每名常委每年必须蹲点住班100天”的老规矩,到海拔4280米的哨所蹲点。检查防雷工作时,他发现哨所电台工作室极易因天线引雷,立即指示屋里住着的3名战士搬出去。第二天,一串滚地雷击中电台天线,强大电流经天线钻进屋内乱窜,将所有物品击得无一完好。3名原住在屋里的战士庆幸不已,说是政委救了他们的性命。
防患于未然,是这个团领导工作的着力点。
2005年3月,副团长许志强到通信站蹲点。这天,转到营房后面山上时,他发现山脊有一道裂缝,一旦下雨或刮大风,就有垮塌砸中营房的危险。他3次攀着石壁深入勘察,判断得到证实后,遂组织人员、装备撤离。7天后,随着一阵“轰隆隆”巨响,山体滑坡,一块长2.5米、宽3米、高1.6米的巨石由天而降,从连队破墙而过。由于预先撤离,连队人员、装备无一损伤。
今年5月,一场连续18天的大雨,使团领导感到十分异常:“以往7月来临的雨季,怎么5月就到了?这样下去肯定会引起道路塌方,官兵一堵就是半年十个月,可就要断粮饿肚子了。”团党委迅速作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在离10月冬囤还有5个月的夏季,就开始为边防连队运送冬囤物资。团政治处主任何全金带头肩挑背扛,历时30多天,硬将80多吨物资送到两个边防连队。果然,8月中旬一场塌方将这两个连队与外界完全隔绝,明年开春才能出山。
由于冬囤物资准备充分,战士们气定神闲,守卫国土的士气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