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一天,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第四次率队来到黔西南州考察。至此,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林业局支持下,民进中央在黔西南州实施的30万亩金银花基地工程历时三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民进中央对自己担负的贫困地区“智力支边、科技扶贫”工作递交的答卷。为了这份答卷,几年来,民进中央在黔西南州这个生态破坏严
石缝开出致富花
地无三寸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曾是这片土地的真实写照。来过黔西南州的人都感慨这里鬼斧神工般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我们的那片地早已不能种庄稼了,全是石头,土越来越少。过去靠在石头缝隙中间仅有的一点土壤种庄稼,整天饿肚子,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从来不敢让孩子上学。”几年前,在第一次考察时,听了一户当地农民的叙述,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和常务副主席张怀西被深深触痛了,他们在思考怎样能让这里的人民不再受这样的苦。
专家考察后认为,根据黔西南州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大面积种植金银花是最佳选择,金银花适合在石缝中扎根、生长,可涵养大量水分,药用价值很高。2002年底,民进中央提出在黔西南州建设金银花生产、加工基地的可行性报告,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翔实的实验数据,论证了在黔西南州建设30万亩金银花基地的必要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004年5月,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民进中央在贵州黔西南种植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工程,在黔西南贞丰县珉谷镇启动,许嘉璐将手中的铁锨深深扎下这片贫瘠的土地,为那还是小苗、却代表着希望的金银花培了第一锨土……
3年后的今天,许嘉璐再来到这里时,远眺原先被称为“石头村”的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的石山,穿上了郁郁葱葱的外衣,不禁惊叹道:这里终于变成了一个金色花开的世界啦!
30万亩金银花覆盖了黔西南州30余个乡镇,“公司+基地+农户”的股份合作方式只需农户出土地、劳力,公司提供苗木,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仅黔西南州的贞丰县就推广种植了金银花5.3万亩,受益范围6个乡镇共5100户农民,平均增收达千元。
由于黔西南州金银花产量的持续增长,位于德卧镇的季节性金银花自发交易市场也逐步扩大,由原来占地不足20亩场地、几十个商户,发展到如今约50亩100多个商户。现在,到山里收购金银花的客商越来越多,其中与农户签订预购合同的固定客商有30余户。由于德卧镇的金银花质量高,商户们连金银花枝叶也收购,单此一项,德卧镇农民的年收入就增加了120余万元。
更重要的是,农民们在致富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原来是越没饭吃就越开荒种地,没想到越是开荒越歉收,而今种上了金银花,水土不再下山,我们的日子也好过了。”贵州省黔西南州牛坪村的刘存华感慨地对记者说。这是个原本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通过种植金银花致富后,主动把剩余的土地退耕还林。
再开辟一片金银花绿洲
桂、黔、滇三省石漠化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7,金银花在黔西南州的成功种植,对于长江和珠江中下游水土保持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其衍生的综合价值和后续效益更加巨大。
3年来,黔西南州建设30万亩金银花基地的任务已顺利完成。按照安龙县德卧中学金银花科技推广组的研究数据,每亩喀斯特山地可种植70棵金银花,按每棵金银花可涵养水分约200公斤计算,一亩金银花可涵养水分14吨,30万亩金银花可涵养水分420万吨。
在炎热的夏季,许嘉璐主席站在黔西南州那茂盛的金银花海中,心中充满喜悦。但当他得知因为土地稀缺,每户种植金银花得利还很少时,许嘉璐说,还要想办法向荒山坡要地、要收入,做好培育、选育金银花品种的配套工作。
目前,民进中央针对金银花种植和销售以及深加工等各方面的问题,总结3年来的经验,进一步建议:抓好后续产业,广泛吸引非公企业参与石漠化治理项目,加快建立技术服务体系、技术培训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开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把致富经验推广到期待改变贫困面貌的千家万户。
今年两会期间,许嘉璐根据民进中央利用金银花治理石漠化的经验,致信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了关于我国石漠化治理的构想与建议,得到了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目前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十几个国家部委正按照批示精神,就加快推进石漠化治理作专题研究。
许嘉璐在今年夏天考察结束时指出,民进和那些山里人们都期待着开发第二个、第三个30万亩金银花项目。还有更多的石漠化地区群众需要发展、需要脱贫,还有更多的石漠化地区等待改变。我们要加大石漠化治理投入力度,使环保、农业、扶贫、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构成统筹、协调有力的体系,用10年至15年基本完成石漠化阶段治理的任务,这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也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
“金花开,银花开,金银花开幸福来。”这是一句正在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被广泛传诵的歌谣!
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前左一)在黔西南州金银花基地和农民交谈。振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