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扬雄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国性的方言调查:调查对象有到京城来的官吏、贡举的孝廉和轮流守卫京城的士兵。调查研究工作持续了二十七年,后写成《?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共十五卷,当时的人就誉之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方言》是第一次用个人力量进行全国性方言词汇调查
西汉以后皇家不再重视方言调查。我国周代就有调查方言的传统。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说:“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常璩《华阳国志》卷十说:“此使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令人君坐帏幕之中,知绝遐异俗之语”(扬雄语)。那时诸侯林立,周天子通过采风了解民情,以便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联系。秦统一以后,我国的疆域扩大,人口增多,方言的差异也加大了。汉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力量,化解方言不通,言语阻隔,影响交际的矛盾,有必要采取措施通方国之语,就要研究方言。刘歆《与扬雄书》说:“今圣朝留心典?,发精于殊语,欲以验考四方之事,不劳戎马高车之使,坐知?俗。”扬雄的方言调查研究是受到汉成帝的支持的。扬雄四十三岁在长安任黄门侍郎时,上书给汉成帝,要求给他三年薪俸,摆脱公务,能到皇家档案馆查阅周秦留下来的方言资料。汉成帝答应了他的要求,薪俸照旧,还赐钱六万。东汉时儒家独尊,经学成为主流,君主就不大重视方言调查了,方言研究边缘化了。
扬雄作《方言》,想在方俗习语中寻求五经训诂证验,即“初?国不相往来之言也,今或同,而旧书雅记故俗语不失其方”(《方言・释古今语》)。先秦经书中有些方言成分,后人不易懂得,可以拿汉代活的语言来和古书的词两相对照着寻求可靠解释。东汉末年,古文经定为独尊,郑玄集说解经书之大成,先秦文言成为通用书面语,能够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汉末以后书面语中方言成分越来越少,训诂工作也就不太需要以今释古了。郑玄之后,小学以训诂为中心逐步转到以音韵为中心。六朝时期,也出现过“各有土风”带有方言性质的韵书,但由于隋唐以后对共同语的要求迫切,着重中原正音,排斥方言的风气在音韵研究上非常突出,代表读书音系统的《切韵》一出,这些韵书就都消亡了。
扬雄是以人们口头的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扬雄当时对口语是有清醒认识的。《方言》记载了近300个“奇字”(传世的先秦两汉文献中没有见到过的字),着重点在语音,其目的是记录语言,冲破了文字的藩篱。方言口语在不断演变,汉字变化却很慢,有时会掩盖口语的发展。扬雄以降的学者没有认识到语言的发展,就难以把语言当作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其中最活跃的方言口语也就不能进入他们的视野,更谈不上系统的研究了。(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