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才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可我们蓉中村,640户人家、2500口人,就有76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如果加上正在就读电大的46名村民,我们村的大学生就达到122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七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支部书记李振生,不无自豪地说。
出现这样
重视人才和知识
蓉中村是一个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村民过去只守在500多亩的土地上。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人们思变求富,纷纷把眼光投向农业之外。李振生创办了第一家村办企业――蓉中石油化工厂,用土办法生产皂化溶解油。以后围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又陆续办起了罐头厂、酱菜厂等村办企业。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村民们技能匮乏、文化素质不高所带来的局限越来越明显。特别是1994年,由于工艺简单,产品技术含量低,蓉中石油化工厂竞争乏力,市场份额逐渐被人挤占,当年亏损100多万,企业濒临倒闭。
这使李振生痛切地感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挽救企业首先要提高人的素质。他决定大刀阔斧推进企业改制,实施技术改造,创新企业产品,创建企业品牌。于是,他到处网罗专业技术人才,并且在困难的条件下挤出资金,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现在,企业100多名员工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已经达到36人。
李振生抽调12名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厂科研中心。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建立技术协作关系,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相继研制开发了“莱克901”汽车制动液、系列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意大利依维柯专用MG手动变速箱油、天然气发动机油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推动了国内汽车制动液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主导产品“莱克901”汽车制动液,还以产品产量、质量、市场占有率、配套厂家“四个第一”而享誉国内市场。系列润滑油、齿轮油2005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着重提高村民素质
李振生懂得,如果新时期的农民没有文化,不懂技术,不会经营,不具备现代市场观念,就无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没有农民的知识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因此,2000年,他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以后,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他带头自学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他带领村党委制定了“蓉中村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宗旨是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为建设文化先导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村党总支在继续办好村幼儿园、小学,拿出专项基金奖学奖教的同时,狠抓成人教育和专业人才培训,并提出硬性要求:村干部和企业的负责人必须持大学毕业证上岗。为了创造良好的条件,蓉中村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梅山实验学院挂钩共建,把大学搬到家门口,晚上开课。第一批46名学员,大多是村干部和企业的厂长经理,主修专业是企业的经营管理。
与此同时,蓉中村还以本村的图书馆、科教培训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为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并开展专题科技讲座,提高村民的就业本领和创业能力并成立电脑培训中心,购买电脑,对村民免费培训。
今年村上设立专门的教育基金,凡是村民上大学的,村上补贴经费的三分之一。子女考上大学以及入学获奖或者考上研究生、博士生的,村上都要给予奖励。今年教育基金设立的当天就收到各方捐款17万元。
浓浓的学习氛围使蓉中村更像一个大培训基地:入夜,电大教室灯光明亮;图书馆、阅览室里人们手不释卷;电脑培训中心鼠标轻点……
创业激情蔚然成风
通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蓉中村村民的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许多农民由“农夫”变成“农商”,成了懂经营、敢闯市场的新型农民,创业激情蔚然成风。
当前,全村现有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8家,今年全村仅工业总产值就可达到5.2亿元,税收1500万元,人均年收入11000元。用文化和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不只在家门口上项目,而且把目光瞄准外乡。村民李秋生通过广泛考察与潜心研究,2005年投资1000万元,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厂用冶金废气提炼生产“氧化锌”,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村民李绍青也于2005年在革命老区瑞金投入3000万元,生产塑钢型材,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李坤峰引进先进技术,自己创办起建材厂和电线厂。工厂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畅销省内外。
知识化促进了蓉中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弹丸之地的小村庄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