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2007-10-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炳升 我有话说
事业单位是我国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聚
集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具有工作人员数量多、从事的行业多、专业技术人员多等特点。我国事业单位目前有正式职工2913万人,专业技术人员1908.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事业单位正式职工总数的65.5%,占全国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8.8%。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和我国国情,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也将影响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能否实现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明确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改革

    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呢?吴江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凝聚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对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吴江提出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遵循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建立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人事制度;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保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坚持积极稳妥、统筹规划、平稳推进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进度。

除此之外,吴江还谈到,当前要大力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确保稳定,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加大改革力度 抓紧制定各项改革政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人事部共出台了20多个政策规定,包括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设置、人事争议处理等8个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单项规定,以及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下发的十几个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岗位设置管理的行业指导意见。所有这些,为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拓宽了积极思路,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吴江透露,为了全面推进和加快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这是一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行政法规,它立足于确定基本制度、规范基本环节、解决基本问题,将为建立系统性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岗位管理的要求,将逐步制定和完善贯穿于人员“进、管、出”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考核、培训、奖惩、工资福利、退休、人事争议等等。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完成之后,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必将使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对此,吴江坚信不疑。

直面现实难题,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人事部在总结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了政策的研究制定,加强对不同行业推行改革的分类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个改革稳步推进、不断深化。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所取得的重大突破,缘于明确指导思想,积极大胆探索,直面人事制度的改革难题,短短几年时间,改革逐步由点到面、由局部向全局、由表层往深层展开。吴江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聘用制已在全国全面推行。自2002年起,聘用制开始试行,推行面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国实行聘用制的单位占事业单位总数的比例从2004年的36%、2005年的44%,逐步增加到2006年的51%,数量达到65万个。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量的比例则从2004年的45%、2005年的51%,逐步增加到2006年的59%,总数达到了1700万人。迄今为止,全国推行聘用制已超过8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10个。

其次,公开招聘正在规范事业单位进人环节。从2006年1月1日起,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政策性安置和涉密岗位的人员外,都要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有28个省(区、市)开展了公开招聘,其中15个省公开招聘范围超过50%,聘用了约33万人。通过实施公开招聘,事业单位进人环节正逐步得到规范。

第三,岗位管理正在逐步展开。2006-2007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以及11个分行业的指导意见下发,首次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进行了基础性规范,明确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其中管理岗位分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中技术工岗位分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目前岗位设置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朝着规范化管理迈出的又一大步。

第四,未聘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受到高度重视。在推行聘用制中,对未聘人员安置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多种渠道安置、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为原则,在解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扩大社会接纳的渠道和办法。根据未聘人员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与单位分别采取了转岗培训、自谋职业、托管、内部待聘等方式给予妥善安置,积极为未聘人员提供上岗机会,并保证其基本生活。

最后,吴江表示:“只要坚持改革,并通过不懈努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最终将建立起有别于机关和企业、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督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人事部举办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工作培训班。刘梅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