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走在“惠民”路上

2007-10-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庆环 肖国忠 我有话说

教育给千千万万的孩子带来了希望。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5年,弹指一挥间。回首走过的路,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这短暂的5年之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概括我国5年来的教育发展特征,“惠民”两个字最合适不过了。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年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正是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的,也必将继续沿着这样的方向大步前进。

普及义务教育“惠民”

秋日,青藏高原如往年一样,一片金黄。但是,见证了这片高原上的孩子如何长大的金色草地,却比往年寂寞了许多,因为它再也见不到驮着黑板、载着老师,牧民们走到哪里就搬到哪里的“马背小学”,以及跟随着“马背小学”学习的孩子们了。

但是,这片金色的草地却是快乐的,因为它知道,在镇里、在州里,草原上长大的孩子,如今也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上课;在计算机室,通过卫星接收,他们可以和城里的孩子学到一样的东西。而且他们在那里也有了自己的家,这个家就叫寄宿制学校。他们在学校读书,不仅不用花钱,国家还发给生活补助。

据统计,2006年全国小学寄宿生人数达704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6.6%,西部地区小学寄宿生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初中阶段寄宿生总规模已达2221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7.3%,中西部农村初中寄宿生则分别达到44.9%和52.4%。这是一组可喜的数字。

寄宿制学校是国家为了实现“两基”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从1995年开始,为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加大了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力度。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两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整体扭转,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县,仍未能实现“两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于2004年开始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准备用4年时间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到2006年底,我国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已达到2973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5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6%,“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

寄宿制点燃的热情,随着2006年春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启动而愈加高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项简称为“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感动了大江南北,对于西部地区的农村孩子来说,更是雪中送炭。千千万万的孩子和家庭从此享受着这项“惠民”政策所带来的巨大实惠。

事实上,像这样的义务教育“惠民”工程还有很多,比如,国家投入巨资的“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等。每项措施都彰显着党和国家对“惠民”教育的良苦用心,也都深得老百姓的赞许。

“只有共产党才能这样替咱着想!”老百姓说。

发展职业教育“惠民”

张海燕是江苏农村的一名学生,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身患重病,母女俩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生活十分困难。2006年中考,她的成绩达到县重点职中分数线,但家里却没钱供她继续上学。正在万般无奈之际,学校老师向她详细介绍了江苏省已经实行的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并帮助她获得了资助。

张海燕是幸运的。像她这样的幸运儿在以前可能是特例,但现在,却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种变化完全得益于党和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

几年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现实,党和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我国今后若干年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作出了规定。此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的许多文件,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切实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2007年秋季开学实施的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了下半年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约82亿元,占国家助学金总数154亿元的一半以上。2008年全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国家助学金将达到308亿元,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也将超过一半。

新的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4693所,比2005年增加227所。招生747.82万人,比2005年增加92.16万人;在校生1809.89万人,比2005年增加209.85万人。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惠及了无数个人、家庭和学校,惠及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发展了,整个社会就更加进步了,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就提高了,整个现代化事业就会向前发展。”

高教“质量工程”“惠民”

2004年11月18日下午,南开大学表彰了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创业团队和指导教师。本届比赛南开共获得一项金奖和一项铜奖。此前,该校已有两名本科生连续两届捧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当然,拿奖并不是最重要的,用参赛同学的话说,更重要的是在参赛过程中将书本上的“死”知识通过运用变“活”,培养创新、合作、竞争精神和意识。这可是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南开大学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年来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懈追求的情况。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0%,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比2001年上升8.7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2006年全国共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546万人,是2001年268万人的两倍。2006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1739万人,比2001年的1175万人增长48.0%。从数量上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数量的增长只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面。事实上,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已由重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的战略方向转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高等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此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作出关于高等教育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教育部则在此战略部署下,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配合这一工程,我国在教师表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等方面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每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将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因为它将促使每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朝着“全面发展”的轨道迈进。我们相信,随着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完善,高等教育“惠民”之路将会更加宽广,更加通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