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不同的芳香

2007-10-1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连载十七

2006年11月,深秋的北京刮起一股强劲的“非洲风”。48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相聚北京,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共叙友情,畅谈合作,热议发展。从中非合作论坛到中俄互办“国家年”,从与美国举行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会议到积极斡旋重启六方会谈,从紧急救援印尼地震到向黎巴嫩增派维和人员……,“和谐世界”的理念,清晰地写在中国外交的每一页日志上。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不同文明背景、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就好像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绽放。我们不能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否则地球这个百花园就会因千篇一律而失去生机。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我们党着眼于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为什么要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年4月22日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在2005年7月1日签署的《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2005年9月15日,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此后,“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国际社会对和谐世界理念的评价

新加坡《联合早报》:和谐世界思想有很强的道德追求,力图超越外交“只有永远利益”的既成定律,符合中华文化中的道德仁义追求,具有广泛的感召力。

《印度教徒报》: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和多元外交在世界上赢得了广泛的朋友,“中国成功地消除了人们的惧怕心理”。

美国《侨报》:“和谐世界”理论根植于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丰富和发展,它讲求国家之间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和谋求共同发展。

国际关系专家皮卡尔:当今国际关系依然建立在冲突理念基础上,基于如此现实,中国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理念才显得更加重要。这一理念向世界传达的信息是,改变冲突思路,共建和平与和谐的国际社会。

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融入汹涌澎湃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安全,都越来越紧密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比如,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牵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中东局势变化引发的油价涨落,直接关系着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不能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就是我们深刻认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深刻变化,统筹对内和对外工作而提出的战略思想,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关系。

“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这是当下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就是我们的郑重回答和庄严承诺。回顾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到,后起大国的崛起大都走了通过对外扩张争夺世界资源的道路,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了世界大战。中国将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国际社会众说纷纭,既有人在热议“北京共识”、“中国机遇”,也有人在炒作“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我们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妨碍和威胁其他任何国家。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之福而非冲突之患。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个国家的外交思想必然植根于本国文化的土壤。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在对外交往中始终秉承“和为贵”、“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000多年前,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礼尚往来、互通有无、化干戈为玉帛的友谊之路。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架设了一座传播和平、友谊、文明的桥梁。“和”的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整个发展进程,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主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的生动体现。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更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企盼。当今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步。但是,不和谐的阴云仍笼罩在世界上空: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势力依然猖獗,环境污染、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面对战火中流离失所的难民,面对恐怖事件中无辜的死难者,面对在饥饿和疾病中苦苦挣扎的人们,面对被自然灾害摧毁的家园……世界人民真诚地渴望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永远和平安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顺应时代潮流,道出了各国人民的心声。它早已超越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视角和范围,是从人类繁荣与和平的高度和负责任大国的视野,勾画出的新的安全观。

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从莱茵河畔到金字塔下,从墨西哥湾到湄公河之滨,和谐世界的图景,随着中国领导人出访的足迹,传递给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那么,和谐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胡锦涛主席用八个字来描述和谐世界的美好图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

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正如人虽有种族、肤色、语言、信仰的不同,但都生而平等一样,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大家庭的平等一员,都享有自主、自立的权利和应有的尊严。各国平等相待,尊重彼此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各国的内部事务由本国人民自己决定。国际事务应由各国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而不是由一两个大国说了算,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应得到重视,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也应得到维护。

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虽然总体和平,但局部冲突和战争仍此起彼伏。进入新世纪,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冲突和紧张局势不仅没有缓和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战争和冲突不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各国摒弃冷战思维,通过公平、有效的安全机制,以协商、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地区冲突,才能有效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也只有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加强合作,才能成功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传染病、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人类面对的共同课题。

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据联合国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还有8.5亿人在饿肚子,每天有1.8万名儿童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全球最富裕的500人的收入,超过了最贫穷的4.16亿人收入的总和;世界最富有的瑞士人均财富是最穷国家埃塞俄比亚的330倍……这样的世界怎能和谐?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减少和消除贫困,世界各国和谐相处才能真正实现。

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有6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多种宗教。正如一个音符无法演奏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一样,只有各种文明既竞相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又加强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我们的地球家园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人类文明的百花园才会更加争奇斗艳、姹紫嫣红。

中国应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007年3月19日,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拉开帷幕。各方代表怀着对新进展的期盼,再次坐到一起,开始新一轮磋商。六方会谈自2003年启动至今,已走进第5个年头。几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艰难历程,也见证了中国为维护东北亚和平、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所进行的不懈努力。

网友提问

网友: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建设和谐世界是否只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实际上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答: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虽然是中国提出来的,但它却反映了世界爱好和平、追求进步的人们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所以它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理解和赞同。当前,世界确实还很不安宁,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只要各国顺应历史潮流,顺应人民意愿,携手努力,加强合作,我们就能朝着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不断前进。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紧迫的外交课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应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胡锦涛主席在多次重要国际场合的讲话,都表达了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真诚愿望,指出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在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信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开展对外工作,真诚地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与各国平等相待,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既利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回馈世界。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多边贸易和金融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支持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继续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后几年中国的进口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1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到2020年,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总需求将比2000年翻两番,世界众多国家将从与中国的互利合作中找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中国和平、发展、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又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反对冷战思维、单边主义和武力至上。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鼓励和支持有关各方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积极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反恐、军控、防扩散、维和等方面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墨西哥参议院演讲时,曾引用墨西哥著名诗人帕斯的一句名言:“江水滔滔,奔流不息,百折不回,终归大海。”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合作的大势,确如大江奔流,势不可挡。只要顺应时代潮流,遵从人民意愿,中国和世界各国就一定能够走向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深度阅读

胡锦涛:《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

胡锦涛:《加强中非团结合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演讲》,《人民日报》2007年2月8日。

相关链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3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