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2007-10-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广大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六大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有关精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与经济战线一样呈现出蓬勃发展

的大好形势。

湖北 创新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本报讯(记者夏斐通讯员梁炜)今年,中央和湖北省安排的新机制专项资金为21亿元,为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较改革前人均增加了30元。另外,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农村学校教师按每人年均1800元的标准,给予转移支付补助,落实资金7亿元。

2005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分别到湖北调研,了解中部省份农村教育的困难,采纳了湖北省提高农村教育保障水平的思路和做法。当年底,国务院按照“分项目、按比例”的原则,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建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和教师工资足额保障。2006年,湖北省在恩施州8县(市)和沙洋县开始实施新机制试点,今年春在湖北省全面实施新机制。2006年全省享受“两免一补”的范围,扩大到了181万人,29个贫困县(市)资助比例达到40%。

各项改革资金落实到位后,学校的运转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校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促进了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和民主理财。教师工资基本保障,学校危房的改造建立了长效机制,改造资金有了稳定来源。2006年底,全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9%,普通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8.7%,首次出现了初中入学新生多于小学毕业生人数的特殊现象,升学率达102.55%,说明实施新机制后大量学生由外地回流到本省就读。2003年到2006年的四年间,乱收费案件减少了359件(次),下降74.6%。2006年,全省还有26个县(市、区)实现了乱收费举报零投诉。国务院部际办收到的关于湖北省教育乱收费信访件,从全国第3位降到了2006年的第9位。

今年初,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率教育督导团对湖北省改革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并给予充分肯定:“领导到位,认识到位,经费到位,管理到位”。今年年底国家将在湖北省召开全国实施新机制的现场会。

上海 跨入创新驱动期门槛

本报讯(记者曹继军)“这里简直就是首屈一指的创新‘黄金地段’!”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的穆拉德,在考察众多城市后,毅然选择了上海作为他研究药物的大本营。

2005年和2006年,上海在国内外各类与创新有关的排名中,连获“第一”:知识竞争力全球增速第一、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居全国之首。全市研发投入已占GDP的2.51%,更标志着上海早已跨入创新驱动期门槛。

上海正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创新,也正在成为驱动上海发展的核心元素:2005年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6%;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4.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39%;创新产出大幅提高,2006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2050件,授权数则达到2644件;国家科技奖的获奖数逐年攀升,并在2005年同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五大奖项”。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中,上海通过建立引导和约束机制(即引逼机制),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渐渐将企业引向自主创新舞台上的“主角”位置,发挥了其在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中的主导作用。据统计,2006年上海全市企业研究开发费(R&D)达177.07亿元,占全市R&D投入比重的68.4%。

200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309个获奖项目中,企业的获奖项目比例首次超过高校、科研院所。

“十一五”期间,这种创新,是上海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几乎都是对“十一五”经济社会需求的“有的放矢”:“农业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项目将从糯玉米和优质安全青菜的育种入手,关系农民的“钱袋子”和市民的“菜篮子”;针对上海地区发病率居首位的两大恶性肿瘤,“肺癌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项目将进一步探明两大肿瘤的发病机理,寻找早发现、早治疗的临床手段。

广西 公共文化服务走进“老少边穷”

本报讯(记者刘昆通讯员靳芳卉)广西近年来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建设了一批县级文化(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级示范图书室。“文化致富”工程的实施,传承民族文化、致富一方百姓,让更多的农民口袋鼓起来、笑容多起来、生活丰富起来。

因人、财、物投入不足,农村文化的贫乏影响和制约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广西各级财政投入3亿多元新建扩建了达标的36个县级文化(图书)馆,新建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505个乡镇文化站,建成400个村级示范图书室,贫困地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简陋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不仅重视硬件建设,广西还创造性地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载体建设工作。“知识工程”、“边境文化长廊”、“文化下乡工程”、“小康文化示范户建设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不断推进,惠及广大群众。

让文化建设带动群众致富,广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文化致富”工程,创建和培育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五种模式,如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品牌,推进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阳朔模式”;以绣球和壮锦等民族文化产品为依托,使之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民族生态“靖西模式”;以各级图书馆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为渠道,帮助农民增长科学技能的“模县模式”等。

在“阳朔模式”实施中,自治区文化厅从立项到组织策划进行了全程的周到服务,前期投入20万元项目启动

经费,为《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目前,《印象・刘三姐》已经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文化品牌,也为当地农民拓宽致富路。

在广西,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和观念也在变,不只停留在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大众文化活动,更渴望掌握科学文化致富的技能和本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参与市场开发的能力,学知识、用文化致富的观念蔚然成风。

安徽 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报讯(记者李陈续)党的十七大开幕前夕,身为十七大代表的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工作日程安排得特别满。既使这样忙,他在动身去北京之前还是安排了一次部务会议,讨论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股份制改造的有关方案――依据这个方案,作为安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新华发行集团整体上市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安徽文化产业目前的状况是全面加速。”省委宣传部有关同志介绍,自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意见”精神,结合安徽实际,制定了《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得到优化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激活了文化要素,大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

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是安徽省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在去年10月召开的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安徽崛起“四大跨越”目标之一。安徽省政府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861”行动计划。全省确定了7个省辖市和6个省级文化单位、14个市级文化单位,实行改革试点,谋求重点突破。

在加速发展进程中,安徽注重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培育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由省新闻出版局原所属11家事业单位及3家印刷企业组建成安徽出版集团,坚持做强主业、多元经营、向外拓展,形成了图书出版、外经贸、医药三大经营主线。2006年,集团版权输出合同总量位列全国第三,出版传媒产业园及印刷基地也初步建成。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今年又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与整体上市“三步并一步走”,发展后劲倍增。

出版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增幅42.8%、广电系统创收同比增长22.94%、新华发行集团销售码洋同比增长20.44%、60个文化产业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8亿元……安徽文化产业以远远高于全省GDP增幅的强劲势头,成为安徽崛起的新的增长点。

浙江 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本报讯记者顾学松、潘剑凯近日从浙江省科委了解到,中控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大型化工控制系统,为我国的产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印水型”水稻,让农民多收了64亿公斤稻谷;大肠癌防治技术,让无数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远离这一恶性肿瘤……

十六大以来,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浙江科技综合实力由2001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由第7位上升为第5位;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2位;2003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0项;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26亿元,是2002年的2.46倍。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在提升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成为浙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劲动力。

瞄准产业升级的客观需求,浙江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技改,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去年,浙江实施了现代纺织技术与装备、绿色化工、生物医药、制造业信息化、半导体照明等重大科技项目9项、重点项目275项。2003年以来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1311项,实现销售收入714亿元,利税126.71亿元。以数码喷射印花系统、印染企业自动化系统等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标志,纺织行业迅速升级转型。

“浙江科技自主创新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在于我们从政府到企业都确确实实认识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企业大量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与大型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近千家企业研发中心。2005年浙江全社会科技投入405亿元,是2002年的2.7倍。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分别同比增长43.7%和3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930亿元,同比增幅近五成。”

海南 为百姓撑起健康保护伞

本报讯(记者王晓樱、魏月蘅)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为百姓撑起健康保护伞:城镇居民有基本医疗保险,农民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一个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今年6月,海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用二至三年时间,在全省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今年9月1日开始,海口、三亚、东方、屯昌4个试点市县,已经正式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工作。

家住海口市秀英区的卓先生,大部分时间在外地打工,家里还有老人和小孩,户口都在海口。他听说城镇居民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特地从外地赶回来,拿上全家的户口簿,高高兴兴地为全家5口人缴了费。他欣喜地说:“有了医保,家里老人看病我就省心多了!”

在海口市城镇居民中,大约有47万人既没有公费医疗保险又没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学生、少年儿童、部分老年人等。在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这些“三不靠”城镇居民将受益。其中城镇低保对象和未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优抚对象,其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补助。截至今年9月上旬,海口市参保率达94.55%,居四个试点市县首位。这标志着海口市居民医保补偿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在海南农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步伐走得更快。2003年12月1日,海南在澄迈、琼海和五指山3个市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截至去年7月1日,海南省18个市县、洋浦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并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全国提前两年全面推行。截至今年上半年,参合农民达448.52万人,参合率达89.5%。

10月14日,在灿烂的阳光下,来自各地的十七大代表意气风发地步入十七大预备会会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