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进行教学理念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教学创新理念,增进高校教学创新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在传统教学思想中,教师秉持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强调传授知识上的继承性、完整性、系统性,它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不仅要掌握现有的知识,而且要全力寻求一种标准答案和权威的解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绝对客体,是所谓教学的对象或静态培训的对象;而创新的本质则是人的主体性特征的充分拓展,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以客体的身份能动地作用于教师,激发教师的主体教育思想,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直接充当教育主体,将知识外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因此,要实现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就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时,高校应处理好教学与科研、职业教育与基础研究的关系,改变在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内组织教学的传统观念,依托行业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教学创新机制。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实现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载体。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求其课程体系、教材内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其落脚点也是重点、难点,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积极推行个性化教育,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课堂环境。在教学手段上要重视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及时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去,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这是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重要方式。从教学过程上看,教学创新的教学关系体现为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都处于平等、相互认同的和谐的地位上,其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流畅性。同时,在教学评价上,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导,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
第三,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准。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要推进教学创新,就必须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高校教师专业化程度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实际而有效的行动。一方面,必须有计划地延长教师受教育的年限,继续提高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学历层次,建立专业教学的高标准,实施严格的专业选拔和规范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立严格的教师资格标准,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技术训练,提高教师的技术胜任力和增强专门职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要逐步淡化行政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控制,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使教师能像医生、工程师、律师那样,在教学过程中有做出重要决策的权力,即能决定采用何种方法去实现决策者所制订的培养目标。此外,教师还必须在自我教育方面有所作为,把培养专业素养和态度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
第四,保持开放的国际视野,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高校应坚持“三个面向”,了解和掌握先进国家高校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根据自身发展环境和潜在优势,确定发展模式。应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机制诸方面不断创新,使高校院系、学科、专业的调整和设置不断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高校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知识经济正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兴起和对传统教育形成的挑战,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教育革新,加速了教育实现自我超越的步伐,使人们对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新的水平。因此,构建学习型学校不仅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高校教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校提供法定的正规课程,学生按规定程序学习这些课程;教师是“知道型”的课程执行者,学生必须适应与服从教师;学校与企业、社区只有有限的联系或者根本没有联系。但学习型学校教育则不同,学生通过大量的途径学习,学校只是学习渠道之一;学生根据取向选择相应的内容,教师引导和适应学生的需求;学校是一个学习团体,每个人都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
人类社会不是选择完美无缺的教育,而是选择最能适应社会形势的教育。时代发展要求高等教育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潮流,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为民族、国家、所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起更加灵活的富有活力的教学创新制度,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作者系西南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