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温历史 肩负使命

2007-10-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殷泓 我有话说

九天,20多万观众。

从10月13日起的短短九天里,来自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的20多万观众汇集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

3500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近800米的展线、748张图片、600多件珍贵文物,既是近代中国屈辱与发展历史的回望,又是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浓缩。

激愤、震撼、感动、欢欣……复杂的表情呈现在一个个参观者的脸上。观众留言簿写满了一本又一本。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如此多的观众自发前来观展,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在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前流连忘返,久久凝望?走近《复兴之路》,我们试图寻找到一些答案。

救亡图存 上下求索

渴求复兴,企盼国强,是近代中国人民心中的梦想。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一页。一百多年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展厅大屏幕记录片中浑厚的男声解说引人深思。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虽然离我们比较久远了,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应忘记那段历史的。”中国矿业大学的一名年轻学子神情凝重地对记者说。

从百年前开始,多少仁人志士,踏上了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漫漫征途。

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不屈的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敌入侵:鸦片战争中关天培为保卫虎门炮台壮烈牺牲的组图;中法战争中70岁的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的身影;中日甲午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和全舰将士血洒黄海、以身殉国的壮烈故事,一幅幅图片,真实而悲壮地再现了爱国官兵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情景。

随着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中国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对中国早期出路的摸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维新变法活动遭到封建顽固派残酷镇压。仁人志士用生命和鲜血证明了改良主义等主张在中国没有出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是,北洋军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挽救共和的努力最终失败。

中国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日出东方 开天辟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进黑暗的中国。一支用先进思想武装的新生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被时代赋予了唤醒中国的历史使命。

当投影光照射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砖木小楼浮雕造型上时,参观的人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浮雕造型与旁边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立体小船,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由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航船,悄然起锚,扬帆远航了。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旧址图片,让观众重温了当年那次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会议。

八年抗战,苦难的中国人民雪上加霜。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经受住了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生死考验,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无数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宝贵生命。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向中国投降书上签字。同时向中国政府交出的还有冈村宁次象征军权的军刀。当年那把染着无数中国人民鲜血的军刀,静静地躺在展橱里,仿佛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人民解放战争的炮火,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南京的宝座,《占领总统府》巨幅油画,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写照。

历史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1949年10月1日,一个声音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毛泽东那激动人心的话语此时此刻萦绕在观众郝建国耳畔。与共和国同岁的他望着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复原模型,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这一天起,咱们中国人终于翻身当家作了主人。”

探索发展 成就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1958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的照片,把观众带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大干社会主义的激情岁月。在建设社会主义热潮中形成的大庆、大寨精神,激励和鼓舞亿万人民奋发向上,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成功上天,图片和实物印证着人民中国的发展和不断壮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中国带进改革开放的春天。展柜里,山东普通农民刘元玖的20多本家庭账本,成为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发展之路的见证。这些账本,记录的是刘元玖一家从1982年到2006年家庭日常的收支情况。一位观众看着这些账本感慨万千:“25年前农民买两根油条都要入账,可见当时生活的艰辛,到了2006年,账本上出现营养费、文化消费支出等,这再好不过地说明了农民生活的巨变。”

“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多么令人振奋!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前来参观展览的十七大代表龙四清带着浓浓的乡音对记者说。

“在我们共享着发展成果的同时,要记得发生在祖国母亲身上的这一切。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实践未来、开创未来。复兴之路,还要由我们新一代来继续。”80后青年张乐琦充满激情地对记者表示。

“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下,一个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中国,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璀璨篇章。”

留言簿上,一段段滚烫的发自肺腑的语言,表达了行进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普通中国民众的强烈愿望与信心。(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