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10月23日电(记者陈宗立)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日前正式揭牌成立。甘肃作为最早出土和保存简牍最多的省份之一,至此,简牍保护和研究终于有了专门的机构。
简牍是我国战国至魏晋时期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之一,自1907年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时在敦煌、酒泉汉代边塞烽燧遗址,掘获大量汉简以来,至今已
整整100年了。100年来,从河西各地到天水放马滩,多次发现了大量秦、汉简牍。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发现的汉简有70多批(次),而甘肃就有30多批(次);全国各地共出土汉简七万余枚,而甘肃就有六万余枚,占全国出土汉简的82%左右。甘肃出土的简牍历史跨度长,种类齐全,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对简牍学研究热潮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之前,甘肃的简牍保护工作一直存在着存放条件简陋、研究力量薄弱、整理工作滞后、应有的社会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此次保护研究中心的成立,将由国家和甘肃省共同投资建设文物和简牍保护大楼,国家文物局拨给专项保护经费。成立之后,中心将集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宣传展示和信息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开展简牍保护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