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作家》第1期刊载了一部内涵丰富、十分好看的长篇小说――佛教题材作品《双手合十》。作者赵德发是早已享誉文坛的山东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农民三部曲”等农村题材作品,曾经引起了文学界的热切关注。如今,作家又将审视的目光转向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坛人物画廊增添了当代僧人这一新的文
赵德发并不是佛教徒,却是一位长于理性思索且非常有责任感、有超越精神的作家。他清醒地看到,佛教在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几千年中,已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之一,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角之一”,信仰佛教的僧尼居士是一个人数不少、不容忽视的人群。了解并探索他们的生活及精神世界,也是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赵德发进入到这一领域,其目的就是“试图通过这部小说将寺院的宗教生活和僧人的内心世界加以展示,将当今社会变革在佛教内部引起的种种律动予以传达,将人生终极意义放在僧俗两界共同面临的处境中做出追问。”试图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让读者了解那一部分人是怎样企望着完善心灵、超越生命,在做着怎样的实践。”《双手合十》成功地实现了他的这一创作主旨。
赵德发将佛教徒们的生活放在物欲横流、信仰式微的当代社会生活背景下,反映了他们在金钱、名利、物欲面前内心世界经受的种种考验。作品通过众多的僧俗人物形象和情节故事,展现了金钱物欲对佛教道场的种种污染和冲击。青年知识僧慧昱是作品着力塑造的理想佛教徒形象,通过他在修行过程中如何战胜种种外在的和内心的魔障,不断实现着精神和生命超越的修行历程,树立了一个光彩照人、道风纯正的真正出家人艺术形象。作品为慧昱的修行之路设置了许多障碍,让人物在这些佛教徒们常说的“烦恼”和“魔障”的考验中成就自己。在佛学院,他与学修俱差、戒行不净、贪色混世的觉通同住一室,受着这位在他面前大谈金钱和女人的学兄的严重扰乱;师父休宁的女儿孟悔则在男女之情上严重地诱惑干扰着慧昱;他对将芙蓉山飞云寺建成清修的禅宗道场曾寄予极大希望,但结果却是由“狮虫”觉通来当住持。他想清净修行,想施展自己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宏大抱负,却处处是魔障,时时有烦恼。
慧昱不断地战胜外在的尤其是来自内心的种种魔障,实现着心灵和生命超越的心灵历程,是作品所着力刻画的重点。如他曾经在坐禅时想起孟悔的情话而难以自持;当得知孟悔与觉通搅到一起之后,他曾经痛苦地躺到医院太平间的停尸床上任蚊虫叮咬;尤其是当觉通即将出任飞云寺住持的消息被证实之后,他非常气愤不平,竟然也想堕落……虽然慧昱经历了如此众多的烦恼和魔障,但他却能够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道心不断地战胜着魔障。和觉通相处,他处处忍让,甚至将代觉通写毕业论文当成提高自己理论修证的机会;他虽然对觉通做飞云寺住持不满,但为了寺院的声誉,他仍同意了觉通的要求,到飞云寺做了当家师;他以放弃“当家师”显赫职位的行动,抵制着雨灵老和尚的“子孙庙”办庙方针;为了实现农禅理想,他开荒种植茶树,却因此被赶出飞云寺;为使大乘佛教在当代社会中更好地发挥教化众生、使社会和谐安定的作用,他提出了“平常禅”的理念,并亲自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表现了一位真正的佛教徒以出世的情怀,做世间的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慧昱就是这样不断地在魔障的考验和踏实地实践中化烦恼为菩提,完善着心灵,升华着生命的境界。慧昱的“平常禅”理想,既自度又要度人的责任心,以自己的正知正行影响和教育僧俗两众的实践,正是当代汉传佛教在竭力提倡和实践着的“人间佛教”理念。这,也正是赵德发通过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情节故事对当今佛教所作出的正确而真实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