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国红歌会现场人头攒动。10月25日至29日,为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江西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庆祝十七大・放歌井冈山”大型活动。
新华社记者宋振平摄
温暖的深秋阳光照耀在井冈山茨坪文化广场上,而比阳光更温暖的,是这里的热烈气氛。广场中心,搭建着一座长27米、宽8米、高5米的玻璃房演播室“红歌坊”。或悠扬而深情,或激越而豪迈,一阵阵优美动听的歌声不断从红歌坊中淌出;或是本地山民,或为外来游客,一群群兴致勃勃的观众把红歌坊周边围得水泄不通。今天下午,由江西电视台主办的中国红歌会“庆祝十七大・放歌井冈山”大型主题活动第二场比赛如期举行。
红歌坊里,中国红歌会总导演廖苏斌无疑是最忙的人员之一。他一手拿着赛事花名册,一手拿着对讲机,不时调度着现场电视直播。尽管忙碌,但他还是利用偶尔的工作间隙,断断续续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红歌会举办了两年,所引起的巨大的社会反响,应该说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廖苏斌说,“江西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以前也报道、宣传了很多,但从来没有哪一次影响这么大。”他认为,红歌会之所以反响强烈,主要是因为唱红歌契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引起了广泛共鸣。红歌会上唱的红色革命歌曲,凝结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承载着我们党的光辉历史。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使人们更渴望精神文化产品的享受,红歌会恰好满足了广大观众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需求。“红歌激荡在人心。”廖苏斌说,“红歌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为普通大众搭起演唱红色经典革命歌曲、歌唱祖国的平台,让歌者和观众一起追忆那艰难困苦而又充满激情的岁月,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十送红军》、《井冈山下种南瓜》、《英雄赞歌》……一首首经典老歌,是中国红歌会演唱的曲目。廖苏斌认为,把老歌赋予新意,也是红歌会成功的关键。他说:“推出红歌会这项活动,我们在创新上下了很大功夫。从活动的组织到节目的排播、推广,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有创意、有新意、吸引人。例如我们将流行性的元素加入了红歌,无论是从舞台的布景、乐队的伴奏、歌曲的伴舞、参赛选手的衣着打扮,以及宣传的模式,包括电视的表现手法,都反映着流行的概念,展现了时代的气息。”他介绍,以往两届中国红歌会的开展情况显示,数万名参与活动的选手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有年逾80岁的老人,也有年方四五岁的小孩,可谓老少咸宜、全民参与。
“就红歌会举办成功而言,我想,这说明,主流价值、主流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关键是我们要善于把握大众主流的审美需求,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大众,始终坚持为大众服务,才能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廖苏斌说。(本报井冈山10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