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基层看“相信中国”

2007-10-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颐武 我有话说

如何理解当下社会基层的形态?如何从一个具体的“点”切入当下中国社会的深部?这不仅仅是社会学家和人文学者的课题,也是文学面对的挑战。文学需要在两个方面作出回应:首先需要从宏观上对现实把握,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走向的思考、理解和关切;其次还需要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有充分的认识,对现实的

细部有观察的敏感和思考的努力。这两个要求并不是针对某一部作品而发,而是对当下的总体性要求。但事实上,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限制和维度,只能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和表现这一现实。

黎晶的小说《信访局长》,是一部深入中国社会基层的作品,充满了对当下现实的描写和理想的期待。《信访局长》中新的信访局长魏昌明是矛盾和冲突的焦点。信访是人民直接向政府反映情况的面对面空间,让政府直接和普通人接触的“点”,它既是国家秩序和体制的“法”的一个方面,又是以“情”接触人民,以“情”来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空间。在这部小说中,这个“点”正是由于这位新局长的到来而变得具有戏剧性。他首先改变了信访者在座位安排上的被动感。这让他和副局长产生了争执,他用“换位”的思考方式,请副局长坐在上访者的位置,体验他们的处境。这种“换位”思考就是选择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也点明了魏昌明的个性和选择。这种强烈的人民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是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小说在通过魏昌明所展开的社会面中,一方面写到了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浪潮给社会带来了复杂的结构重整和阶层变化,这些变化当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深入描绘和表现了在地方政府中干部的重要作用。在当下,“干部”已经不是原来计划经济下全能的领导者,而是转化为协调各种力量和本地人民群众的关系,主导本地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本地经济和社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角色。小说通过信访局长魏昌明的形象,展示了一个中国高速发展中的基层形态。黎晶对未来和当下充满着坚定的信心,显示了一种独特的“肯定性”的精神。它的力量是通过一种自信力的获得来进行一种超越的努力。这部小说通过魏昌明的行为所展开的正是一种对当下的信心和对当下的一种“肯定性”的获得。这部小说召唤我们“相信中国”,相信这个社会有能力克服和超越自己的局限,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变革达到新的肯定性。

这部小说显示了希望。

《信访局长》

黎晶著 台海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