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长》首播,主创人员亮相媒体见面会。 照片来源:搜狐网
党的十七大期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电
“就需要像‘管文化’一样的文化站长来‘折腾’”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多部农村剧,收视率都很好,《文化站长》播出后更是再创收视新高。这部反映现代农村文化生活的轻喜剧,在观众看过笑过之后,会在脑海里慢慢思索一些问题――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生活?现在农民们的文化生活又是怎样的?该剧导演余淳说到了点子上:“我们这部剧,在引人发笑的喜剧素材背后,蕴含着农民真诚纯朴的感情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求。”
《文化站长》是一部对中央提出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文化共享的号召迅速作出回应的优秀作品。文艺报常务副总编范咏戈对《文化站长》评价道:
“切入点新。《文化站长》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是它选取了一个不被人注意或者鲜为人知的文化站长来表现新农村的题材,很巧妙、很智慧地切入了当下农村的现实。作为农村文化相对稳定的载体,农村文化站的建设承担着特殊的使命,是观察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同时也是反映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题材面。
“乡土味浓。‘管文化’身穿红色背心,奔波在田野上,他是一个农民,实打实,不干面子事,但他又是一个乡村的文人,在没当文化站长之前,他的才干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他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屡经挫折都能宽容处理,在小小的岗位上能把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在他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代理站长,马上要转成国家干部时,却在转干申请上写了辞职报告,急流勇退,展现了一个乡村文人的精神,对观众也是一种灵魂的净化。
“观赏性强。这部剧采用的是轻喜剧风格,有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幽默情节,妙趣横生。农村文化说它有形就有形,说无形就无形,可大可小,很难表现。这部剧首先是一种平行的视角,不是居高临下表现农民文化和农村现实,这个度把握得很好,既要表现出文化,又要让农民看得出文化,不满足于做农民的代言人,而是要做农民的发言人。通过这部剧,可以看到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是何等迫切。”
《文化站长》深入触摸新时期农民的精神领域,演绎了一个“文化站长”可爱憨厚而执著的形象,他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热衷农民文化需求,新到任,年岁大,揭示了9亿农民正在经历从“求生存”到“求文化”的心理历程转变。泰来县和平镇农民唐海十分喜欢看《文化站长》这部剧,他对“管文化”的评价也很与众不同:“我们现在兜里也有些闲钱了,仅住得好、吃得好已经不能满足了,我们也需要精神上的享受,我们就需要像‘管文化’一样的文化站长来‘折腾’。”
“故事是真的,情感是真的,人物是真的”
如今的农村是什么样的,很多人通过《文化站长》有了更多的了解。《文化站长》大大方方地描绘了新农村农民的新思路、新追求。现如今,农村年轻人的口音虽然是“土”的,但其心中的观念却是新的,身上的服饰也是新的,口中的语言是新的,做出的行为更是新的。这无疑透露出农民在文明程度上的进步和文化水平上的提高。对于新文化的内涵,该剧主演马恩然有自己的理解:“电视剧拍完后我看了很多遍,我在想,通过《文化站长》,我们可以看到,新型农民是一群有现代化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新价值观念、新思想的人,对待文化生活,他们也是有新表达方式的人,现如今的农民不单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不给阳光他们还会主动争取呢!”
黑龙江省委把文化产业发展和突破,作为全省经济社会未来五个重点突破口之一,确立了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思路。《文化站长》的热播,是中央有关部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具有战略前瞻性和发展眼光的决策。对《文化站长》这个本子,省里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因为这个人物原型就是黑龙江黑河地区一个文化站的站长。省委宣传部从黑龙江省并不很多的文艺精品引导基金中投入很大一部分到这部剧中。“十七大报告中将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我们文艺工作者、传播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大了。”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局长李寅奎这样告诉记者,“‘管文化’是一个质朴、认真、没有距离感的人。他能够一根筋地把精力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说明农村群众很需要文化。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我们应该多关注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如何更多地注入新文化内涵,因为这是如今农村群众所迫切需要的。”
只有来自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受老百姓欢迎。要说《文化站长》收视率最高的地方,非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四嘉子乡莫属,因为这里的人都认为电视剧里的“管文化”,就是他们自己乡里的文化站长曹文明。该乡主管文化工作的副乡长张宏说:“真的太像了,曹老师也是‘管文化’那样胖乎乎的,说话动静也特别像,还非常幽默。看电视,就像曹老师回来了一样……”张宏声音有些哽咽,“我们都特别关注这个电视剧,都非常怀念曹老师。”
“拍摄前,我曾亲自去体验生活,我塑造这个‘管文化’的原型是黑河市爱辉区四嘉子乡原文化站站长曹文明。他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十分痴情,他为农村先进文化事业献身。他临终时的最后一句话是‘稿子在我兜里,你们再排一遍!’故事是真的,情感是真的,人物是真的,这么多真实的因素放在一部剧里,怎能让人不感动,老百姓爱看也是自然的。”马恩然说到这里很是激动。
剧中很多情节都取自四嘉子乡原文化站长曹文明的事迹。四嘉子乡共有6个自然屯,个个建了文化大院,六成多的人都参与进来,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曹文明功不可没。在乡亲们的记忆里,曹文明是典型的文化人,吹拉弹唱写写画画,样样精通。各村的文艺人,几乎都是曹文明手把手教出来的。他组织“金色田野”农民艺术节、“文化大院”等各类的演出不下百场,自创节目300多个。2004年5月,全区搞农民汇演,曹文明连续多天组织排练,疲劳过度,在演出的头一天夜里,突发脑溢血。那一次演出四嘉子乡5个节目获得了一等奖,其中曹文明创作的就有4个。
“它触及到农村文化建设很重要的问题”
中国有9亿农民,他们渴望文化生活。但什么东西才是他们真正喜欢的呢?编剧马成林认为,只有来自生活的作品才能受老百姓欢迎,他说:“这部剧赶上十七大,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我经常和农村人接触,我家里有亲戚在那边,每年定期回去,就体验体验农村生活。我发现,热爱文化生活的农民朋友大有人在,我就一直想写一部反映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品。为此曾先后在辽宁、黑龙江等地基层文化站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素材。在农村,有许多人靠着自己的热情与执著,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着精神文化的传播工作。正是生活中这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才使剧中的主人公‘管文化’如此饱满立体。因此,来自黑土地的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升华了这部作品。”
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衣俊卿认为,《文化站长》播出后效果如此之好,这是未来文化大发展的一个信号:“《文化站长》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的关注,最重要的是它触及到农村文化建设很重要的问题。十七大报告包括很多关键词汇,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权益、文化需求、文化软实力,而且说到未来五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又要特别关注城乡、农村、偏远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站长》对我们的工作会有一种启示作用。我很愿意把宣传部长当做大文化站长,推动黑龙江省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使黑龙江的文化精品生产再上一层楼。”
《文化站长》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