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难忘春晖哺育情

2007-11-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谢晋 我有话说

春晖中学简介
1908年上虞富商陈春澜捐银五万元创办春晖学堂,1919年又捐银二十万元,委托乡贤王佐、教育家经亨颐等成立校董会续办中学。1920年校董会推经亨颐为校长,筹备建校事宜。1922年秋季招生开学。开学伊始,经亨颐校长即提出“与时俱进”的校训、“实事求是”的教育方针和“勤劳俭朴”的训育方针。招聘名师,革新教育。春晖之名,影响全国。

历经百年,弦歌不辍。现在的春晖中学校园占地500亩,是浙江省文明单位、省一级重点中学、省绿色学校、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形成“教学相长,德才并美”的校风,“读书即生活,教育即创造”的教风和“读书,做人”的学风,着力打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白马湖图书馆 资料照片

最近看到《光明日报》新开了“母校礼赞”的栏目,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母校――春晖中学。

母校春晖,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构成朴素的自然美景。“这是一个阴天,山的容光,被云雾遮了一半,仿佛淡妆的姑娘。但三面映照起来,也就青得可以了,映在湖里,白马湖里,接着水光,却另有一番妙景……”这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春晖的一月》中所描绘的白马湖美景。

白马湖虽美,但它的名气则主要来自建于湖旁的春晖中学。这所学校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偕同乡贤王佐征得开明绅士陈春澜出资20万银元创办的。这三位都是上虞人,其中春澜先生“有古陶朱公风,能致富,尤能善用其富”,曾于1908年创办了春晖学堂,并立案声明“办至中学程度为止”,春晖学堂乃中学之发端。王佐先生有“东南砥柱,学界泰斗”之誉,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经亨颐先生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从教多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经验。1919年浙江“一师风潮”后,经亨颐回到故乡,“三驾马车”一齐发力,春晖中学应运而生。

上世纪20年代,大批名师云集白马湖畔,夏?尊、朱自清、丰子恺、匡互生、朱光潜、杨贤江、范寿康、王任叔(巴人)等都曾在春晖执教;蔡元培、何香凝、黄炎培、陈望道、张闻天、李叔同、俞平伯、柳亚子、张大千、黄宾虹、叶圣陶、胡愈之等社会先进、大家名流,莅临考察、发表演讲。白马湖畔,文人荟萃、群贤毕至。“北南开,南春晖”,声誉鹊起。

我出生在上虞谢塘,在家乡陈留小学念了两年,八岁到上海。八一三吴淞抗战爆发,我回到老家,1937年进入春晖中学读书。记得当时我是划船去的,一进校门,便听到一阵优美的琴声……那是音乐老师在弹奏贺绿汀先生的《牧童短笛》,悠扬悦耳的琴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我成年以后最爱听的曲子之一。在春晖读书的那段时间,正值日寇侵华、杭州陷落之后,学校处于非常艰苦的阶段,但师生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语文老师为我们选讲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以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事迹激励青年学生。学校和学生会组织歌咏队和剧团,在校内和附近城镇宣传抗战,演出《卧薪尝胆》、《木兰从军》等。我积极参与了这些活动,既受到教育,又培养了艺术兴趣。所以,春晖不但是我文化知识的启蒙地,而且是我艺术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启蒙地。我走上电影艺术之路,我的电影的题材和主旋律,与在母校所接受的教育关系甚大。当时,春晖的体育活动也十分活跃,足球、网球、篮球、游泳等,门类齐全。我个子比较高,又特别喜欢篮球,所以篮球场上经常有我的身影。现在我80多岁了,仍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况,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篮球运动。

我在春晖只读了一年多时间,1938年我转学到了上海。按照当时惯例,中学生转学插班,必须参加插班生考试。上虞有句古话:“乡下数第一,城里数第七。”我对自己能否通过插班生考试并没有把握,但在报名时,学校领导知道我是从春晖中学转学过来的,就对我说:春晖中学是全国有名的学校,不需要参加插班生考试即可入学。这使我感到意外,但由此可以看出,春晖中学这块牌子是得到社会公认的。

时光流逝,我对母校的思念一直没有间断。难忘母校哺育情,化作桃李传馨香。白马湖的山水,激发了我电影创作的灵感,我曾多次到白马湖选取外景,拍成电影。我介绍我的同事黄蜀芹到春晖中学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围城》发生在“三闾大学”里的故事。1981年以来,我多次回到母校,和母校的教师、学生们愉快地交谈,看到母校的变化、办学的成绩,我由衷地感到高兴。1991年、1998年,我的“电影回顾展”和“从影50周年纪念活动”均把春晖中学作为重要的一站,我把为我的电影付出辛勤劳动的作家、表演艺术家和国内外的电影界、电影评论界的朋友们请到母校,分享我的快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丰子恺先生当年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为春晖中学谱曲的校歌,传唱至今,表达春晖学子对母校的深情厚意。我祝愿这首校歌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祝愿百年春晖,越办越好。(作者系著名导演、春晖中学1937级学生)

网络支持:光明网

新浪网・新浪博客

人民网・文化频道

互动热线:010-67078528 67078146 Email:[email protected]

Blog:sina.com.cn/mxlz1008

通讯地址:北京市珠市口东大街5号光明日报教育部、新闻报道策划部10006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