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书架,偶然看到《解释学与人文科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不免心头一惊:哦,我与冯俊相识已经二十年了!1984-1987年,他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师从庞景仁、苗力田先生攻读西方哲学,其间
这是一本对高等教育深入研究的成果汇集,举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及海外教育,从国内到海外,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的培养,从自主创新、素质教育到一流大学的人文底蕴,从校园文化建设到通识教育,从本科教学评估到招生就业,无不涉及。
作者把普遍性、国际性、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社会服务看作是大学永恒的精神或共同的本质。作者提出,把大学办得让人民满意具体体现在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政府满意和让社会满意,这四个满意每一个对大学都有具体的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对于高等教育的挑战,作者提出来把增强大学的国际性作为大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并从不同角度对国外的大学和高等教育制度进行考察,为国内的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借鉴。
这是一本蕴涵着哲学智慧的书。哲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而国内以往很少有关于哲学教育的论著。“哲学教育篇”是该书七篇中分量最重的一篇。该篇又分为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哲学学科建设、哲学与时代四部分,作者结合不同的学术活动、不同的题材对哲学教育进行了有深度的探讨,发表了不少独到的、大胆的见解。谈到我国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地指出,西方大学的学生读的是哲学原著,而我国的大学生读的是教材,读的是二手甚至是三手的东西。他深表忧虑地指出:“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应该有一些改变”。笔者以为这是说到我国哲学教育要害的金玉良言!说到哲学的作用,作者指出:“哲学乃无用之大用”,哲学的作用是无形的而不是有形的,同时哲学的作用又无处不在。作者的哲学智慧不仅表现在谈哲学的篇目中,还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