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暑期,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5位在美国普渡大学参加科研训练的本科生在将要返回的时候,获校方通知,他们已经获得了全额奖学金预备资格,只要他们通过GRE考试,就可以来校攻读普渡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本科生海外科研计划”用于鼓励三年级本科生利用暑期2个
浙江大学将“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确立为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学校积极开辟各种渠道,与世界著名大学联系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每年有近千名求是学子到世界各地学习。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浙江大学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31所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并与其中的60多所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流项目。学校通过各学科发展基金、对外交流奖学金实施大学生国际交流计划,以联合培养学生、专业课外实习、互访交流等形式,扩大学生对外交流的层面和内容,帮助学生取得更多的对外交流机会。在此基础上,学校努力建立和推进研究型对外交流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对外交流时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得到更多的锻炼。
今年暑期参加“UCLA”交流项目的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光电系04级施恩说,“这两个月的收获是很难想象的,回国后我的学术思维活跃了很多,学术视野完全不一样了,对我自己来说,真的可以说是一个飞跃。”
施恩暑期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室从事光学在生物科学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课题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给的。施恩在美国教授的指导下,亲手用零部件制作了一个小型荧光检测系统,用于生物细胞的检测。这是他第一次把光学的知识运用到生物科学上,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学科交叉的魅力。两个月下来,施恩的学术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他说:“学校鼓励学生走出国门的政策,让我们有机会去看、去想、去实践原来根本不会去涉及的领域和问题。只有经历了之后,才体会了学校一再强调的‘国际视野’的真谛。”
从去年起,该校学工部、教务处、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和外国语言文化与交流学院联合推出“大学生国际交流课题计划(SIEP)”。要求参加项目的同学带着任务走,带着成果回。为了把SIEP计划做深做实,学校在学生交流项目成型前,制定对应的课题研究方向,在参加交流活动的同学中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分析会,指导学生根据交流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和内容提纲。在交流活动开展中,通过带队老师和交流单位项目主管的帮助,获得研究资料和信息。交流活动结束后,整理、分析、提炼各种收集的信息内容,完成课题论文的写作。为了确保这项计划的深入实施,学校还专门建立了“对外交流科研基金”,鼓励学生建立科研项目,提供学生科研训练平台。
2006年度SIEP参与课题的项目团队不论是去美国UCLA,还是去加拿大的渥太华大学、德国的柏林工大、俄罗斯的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每个团队都带着研究课题,包括“中外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比较”、“国外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及“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方大学的“办学思想和特色以及带给我们的启发”、“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渠道及其改善”、“中外大学校园文化的差异”等等。
浙江大学建筑学院04级张文青等同学带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课题是《中美校园建筑的对比》。张文青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建筑专业知识调研美国校园和中国校园的差异。“以后,我们也许能够在美国的校园建筑上寻找灵感。”他发现,美国的校园跟中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整体风格上统一,能够反映当地的地域文化,在设计上也比中国校园要人性化。通过比较美国校园和中国校园的差异,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检验,他们对建筑的认识也上升到了国际层面。
同时,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们在国外完成的项目,通过国际化的研究和比较分析,还为学校有关部门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提供国际比较和观察的决策、分析支持。
截至10月,2007年浙大有近千名学生参加46个国际交流项目,涉及交流国家15个,参加人数比2002年增加4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