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经过科学论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文化的发展繁荣是需要土壤的,当今,我们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热土,我有信心期待盛世产生经典作品。”这是听过十七大报告后,来自河南省南阳的著名作家二月河代表对采访大会的笔者说的一句话。
无独有偶。南阳市委书
一位是文化界人士,一位是领导干部,都提到了同一个话题,这并非巧合,它说明文化建设已经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事实上,如果留心近期的媒体就会发现“文化”的话题已吸引了各行各业代表的注意:从文化界人士、政府官员到企业界人士,都发现了与自己领域相关的切入点。与此相呼应,是十七大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文化,“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新的文化业态”等新名词频频闪现。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提升了国家的“硬实力”,更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今天,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愈渐凸显。2006年11月10日,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说道,“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如今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更是直接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所谓“软实力”,是有力量感的――无形的力量。软实力与硬实力,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巨人之双腿,相互依靠,协同前进。
“文化力渗透于社会各个方面,可以说文化力的作用和功效是无边的、是无形的、是无限的、是无极的。文化力对于经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对于思想建设起着感化作用,对于环境建设起着辐射作用,对于人才成长起着催化作用。总之,文化先导力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巨大的反哺作用。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力的共同推动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一定能够实现新的跨越,从而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一部叫做《文化力》的新作中,高占祥如是说。诚如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