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宣传文化工作的主线就是学习十七大、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条主线来谋划、来部署、来展开。因此,宣传文化战线要坚持在全面领会和总体把握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重点把十七大报告中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精神学懂吃透,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更加符合中央要求的工作思
统一思想,开辟文化自觉的新境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目标,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同时,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此基础上,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这不仅是重大工作部署,也是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响亮口号,有利于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关心和支持文化建设。经过29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具备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现实条件。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是加强文化建设的新机遇,催人奋进,令人鼓舞。
实现文化建设如此高的目标,必须创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环境。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建设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新机遇,通过大力宣传,形成“富民要大办文化、强国要大兴文化”的文化自觉,在全社会迅速兴起“党委重文化、政府兴文化、全民办文化”的新高潮,使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真正把文化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切实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与增强经济硬实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把文化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把宣传文化与科技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抓文化的年度考评机制,不抓文化就是渎职、抓不好文化就是失职,就是不合格的领导。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统筹协调、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完善支持文化建设的相关经济政策,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文化投入体制。引导各行各业自觉做到把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确保政策导向、制度设计、法律规范、日常工作充分体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要求,营造“振兴文化人人有责、从事文化无尚光荣”的浓厚氛围。
认清现状,把握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卓有成效”;总结提炼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其中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凸现了文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分析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指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了前进中面临的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等,都是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十七大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在成绩中找经验,在差距中找问题。
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主要有: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的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想共识;如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如何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更好地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增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如何在新形势下捍卫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如何加强对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使之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一样形成正面舆论主流。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做到因地制宜、突重破难、扬长补短,努力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高举旗帜,完善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有了旗帜,就会有思想统一,就会有万众一心,就会有目标汇合。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推进文化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许多新任务,如首次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家庭责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等等。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新要求,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是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理论工作要在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下功夫,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各行各业实际工作之中,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二是紧紧抓住建设和谐文化这个支撑,培育文明风尚。新闻宣传要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上下功夫,着力营造有利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舆论氛围。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要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上下功夫,着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是紧紧抓住弘扬中华文化这个源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艺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要在促进中华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上下功夫,着力使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增强国际影响力。四是紧紧抓住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这个关键,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不断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个宣传文化工作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着力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五是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动力,努力形成文化建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文化建设要在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上下功夫,着力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总之,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都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扎实的举措,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注重实效,又好又快地多出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关键的是宣传文化战线要有所作为,有大作为,让人民在共建中享有、在共享中拥有。我们一定要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上狠下功夫,力争又好又快地多出成果,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在出精品方面,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像抓物质生产重点工程和高精尖产品那样,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文化精品生产,推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时代意义和国际影响的传世之作,既有电影电视精品又有书籍出版精品,既有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又有文学艺术精品,既有新闻宣传精品又有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既有传统文化精品又有文化创意精品,使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以彰显文化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在出人才方面,要坚持党管宣传文化人才原则,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途径,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激发宣传文化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使他们成为宣传文化系统各个方面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谐文化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成为在国内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师级代表人物。要规范文化人才评选和精品工程奖励制度,运用国家荣誉制度这个平台,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把培养拔尖人才与基础队伍建设相结合,稳定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在出效益方面,要始终把文化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要按照“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的要求,努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挖掘、加工和创新文化产业的自主品牌,实现从“低端”到“高端”、从“杂牌”到品牌的转变,打造“文化巨舰”,扭转“文化逆差”,大幅度提高文化的经济效益。同时,文化建设也要积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