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07-1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深刻论述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兴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的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十七大精神,继续推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
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民族建设生动、丰富、充实的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民族能够团结一心、持续发展、不断取得进步、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智慧源泉。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民族,没有民族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就很难实现自立自强;一个国家,没有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为背景,就很难取得大的发展进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和发展而形成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是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今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伟大征程中,弘扬中华文化,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既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推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向世界展示中华古老文明新魅力的重要举措。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强调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民族文化保护列为重要内容,提出了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具体意见和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保护和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繁荣和发展中华文化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水平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加快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繁衍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以及生命的理性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经历了多次磨难而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中华传统文化同当今时代发展相结合,实现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使命,广大知识分子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弘扬中华文化,就是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文化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之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将迎来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新鲜内容而焕发出绚丽多彩的风姿。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定会凭借其强大的凝集力量、激励力量,团结和鼓舞整个中华民族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续写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