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南:以文化加速崛起

2007-1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肖一 刘先琴 我有话说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河南,在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道路上,其厚重底蕴更焕发出无限潜能和魅力,行走在中原大地上,感受到四处热涌的文化创造活力,广大人民群众,正成为文化建设和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力军。

文化强省成为中原崛起重要战略

11月12日,一部由普通老百姓拍摄的三集电视剧《真爱无言》,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吸引大家目光的不仅仅因为它有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还因为它的主创人员、主要演员都是首次“触电”,大部分来自农村。出身农民、受惠于政府劳务培训的李景堂和李正华向记者说起投资30多万元拍电视剧的初衷:“俺们现在过上好日子,全归功于政府的劳务培训,拍个电视剧让大家都了解政府的好政策!”

省文化强省改革办公室的刘国明副主任深有感慨:“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最大的变化是文化强省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普通老百姓也表现出更多的文化自觉和热情。”

十七大召开后,10月30日,河南省委就召开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抓贯彻落实,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的决定》,提出“文化建设要坚持大中求强”,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党的十七大从新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紧迫性。我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文化发展有了较大规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而去年10月,在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就正式提出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两个跨越”的发展战略。十七大精神更加鼓舞了全省人民“文化强省”的极大热情,顺势而进,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目前正加紧制定。

省委书记徐光春说,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中原崛起,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河南的软实力。他说,“大”主要体现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前景远大,在文化建设上坚持“大中求强”,要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建设强大的文化。

让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软实力

河南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一,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河南高速公路还有一个特色――公路旁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文化路标”――“许慎故乡”、“老子故里”、“仰韶文化遗址”……各个地方都亮起了自己的“文化家底儿”,形成一张与地理地图并行的“文化地图”。

河南是文化资源的“富矿”,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全国第一,国家级历史名城8座,黄帝文化、伏羲文化、殷商文化、河洛文化等,更是闻名海内外。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孔玉芳说:“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中原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如何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中华文化,将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变成为文化软实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

“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河南省一方面加强对中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开发,一方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适宜方式合理开发中原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中原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开封依托古汴梁收藏遗风,举办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鹿邑县引入1.8亿元民间资本打造老子文化开发项目、漯河举行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周口举办中华姓氏文化节……沉睡多年的文化资源“活”了!

河南文化的空前活跃,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在“中原文化港澳行”等大型文化宣传推介活动中,累计签订49个合同项目,投资总额74.13亿元。而今年4月的“中博会”上,文化产业更是签下55个大单,投资总额达131.78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就达13个。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增加,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95.04亿元,增长速度为17.1%,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

黄土地上开出文化之花

记者在商丘市采访时了解到,民权县的王公庄村村民近年来靠“画虎”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画虎村”,该村目前从事绘画、装裱的农民已达800多人,今年全村绘画销售收入突破了1千万元。

在黄土地上劳作耕耘的河南农民,如今在政府的引导下,正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民间文化产业,杞县书法村、朱仙镇版画村、周口杂技村……今年7月,“首届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开评,初评就有260多个村镇脱颖而出,最后被文化部专家优中选优定了45个特色村。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种地”到“种文化”,从“文艺娱乐”到“产业经营”,河南农民正把从黄土地收获的文化成果与世人分享。

在美国奥兰多的迪斯尼乐园,河南濮阳杂技艺术中心小演员每天都有专场演出;宝丰县利用传统民间魔术表演,走出一条农民办文化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全县拥有民间表演团体1200多家,年收入2亿多元,他们“忙时务农,闲时演出”,一年中有8个月以上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农村文化进城市”文艺汇演火热城市,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通过豫剧、小品、快板等节目,演绎着广大农民的幸福快乐生活。许昌市禄马村村民陈富生说:“俺们不但收入增多了,农闲时可看、可玩、可乐的也更多了,生活更美了。”

就在前不久,从豫南的南街村又传来消息:这个村子自己出资开办的戏曲学校,将濒临失传的两个剧目的老艺人请到学校,向数十名少年学员传授技艺。“俺是河南人,不能眼看咱河南的宝贝丢失,文化可是我们的千秋大业呀!”说这话的是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