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为主体组成的机器人队,代表中国大学在越南河内举行的第六届亚太机器人大赛中一举夺得冠军,为祖国赢得荣誉。该校材料学院本科生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相继刊载在国际一流杂志ActaMaterialia上,其中范根莲同学的论文被国际材料强度委员会主席G.Eggler教授点名引用17次,并在国际会议特邀报
西安交大的本科教育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和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不是偶然的。在这所以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百年老校,本科教育具有突出地位,坚持为国家民族培养一流本科生是学校工作的鲜明主题。
在西安交大师生经常光顾的校史“溯源”馆可以发现,早在110年前,该校前身上海南洋公学本科性质的“上院”就已破土兴建。洋务运动巨擘盛宣怀,民主革命的先驱蔡元培、张元济等,曾在这里精心培养我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化人才。1907年起,国学大师唐文治辞去朝廷要职,矢志办学育才,在这里相继创建铁路土木科、电机科、航海科、管理科等,领跑我国高等工程教育。1921年,交通大学正式命名,成为拥有电机、机械、土木、科学(理学)、管理5大学院,理工管三足鼎立,并设中外文系和工业研究所的著名高等学府,有“东方MIT”、“北清华、南交大”之誉,毕业生赴海外深造无须经过考试可直接攻读著名大学研究生。学子涌现出江泽民、钱学森、邹韬奋、陆定一、张光斗、王安、吴文俊等杰出人物。在建国前总计5000余名交大毕业生中,成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的就有200余人,他们的画像悬挂在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长廊,成为激励一代代学子的楷模。
特别令师生自豪的是,1956年国务院领导下的交通大学西迁,成为学校兴办尖端专业、大规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开端。在西安这片土地上,能不能保证第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素质过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交大人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迁校后交大毕业生成为工业科技战线以及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1959年后毕业生中当选为两院院士的已有16位。1964年毕业的陈惠波成为我国同时获得两项国家发明奖的第一人。
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西安交大进入国家重点建设行列,成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领域和规模持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但学校仍坚持将本科培养质量的巩固和提高作为重中之重。针对国家建设实际和人才需求,本科专业发展到74个,涵盖理、工、医学、经济、管理、文学(含艺术)、法学、哲学等学科门类,众多专业在国内享有盛誉,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推开的拓宽专业口径、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实行主辅修制等重大教改措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1995年12月,在建国以来首次组织实施的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西安交大作为试点单位第一家接受评估,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本科教学优秀学校称号。
近年来,西安交大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引起了舆论关注。那就是该校的本科生不但没有扩招,数量上还有所下降,而对本科生培养的投入却一直在大幅增加。比如2005年生均四项经费较上年增长25%,此后还在继续增长。2006年,学校在“985”二期工程建设中特别安排了6000万元的教学专项经费。本科生的教学、实验、食宿条件在全国大学名列前茅,不少方面享受的优惠条件甚至让研究生羡慕。学校每年设立的1500多个固定性勤工助学岗位大部分提供给了本科生,困难学生的资助面和力度也很大,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严重影响学业。面向本科生的“彭康奖学金”、“思源奖学金”、“春雨助学金”等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本科生可以派代表列席每次校长办公会。在2007年的毕业典礼上,该校将全体40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一一请上台,由党委书记王建华、校长郑南宁等亲自颁发毕业和学位证书,并逐一合影留念。谈到学校何以如此重视本科生,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院士说:本科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群体,是希望的种子,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也是办好研究型大学的核心要素之一。西安交大本科生源好,本科生整体素质高,我们有责任精心培育,让他们茁壮成长起来,成为国家民族所期望的栋梁之材,这是西安交大育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西安交大有一个响亮的口号:“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培养最优秀本科生”。他们是通过走内涵发展道路、集中研究型大学的综合优势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的。
高水平学科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本科生丰沃的土壤。近年来西安交大学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已拥有8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目前该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位居全国首位,电气工程学科排名第二、机械工程学科排名第三。学校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推进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专业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教学实践与高水平科技平台相结合,促进本科生整体素质提高,加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校要求依托各学科所建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律向本科生开放,面向本科生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专题讨论,鼓励本科生大面积介入各种科研项目,将日常学习、毕业论文(设计)与科研实践紧密相结合。
依托学科和师资优势,西安交大大面积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本科实习生制度。导师和学生共同制订科研计划和社会实践计划,欢迎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介入导师科研课题,或参加到攻关团体中去。郑南宁院士领导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年级本科实习生制度,专门安排本科实习生利用暑假参与该学科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解决了网络视频点播系统的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问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该校本科生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创新蔚成风气。以应用物理专业为例,71班刁佳杰同学通过光电子学、光谱学两个专题物理实验的训练,形成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获全国“挑战杯”竞赛特等奖;11班颜丙海、杨杨同学经过纳米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专题实验的训练,其研究成果获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81班王宇同学经过磁性材料专题物理实验的训练,所写的论文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上发表。工业设计专业03级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时,有19项毕业设计被企业直接采用。
面向本科生培养需求,搭建现代化的实验平台,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实践教学,是西安交大近年来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学校提出“开放、共享、创新”的思路,以学科群为基础组建基础实验大平台,以及跨学科的专业基础实验大平台。学校建成的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科基础课教学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校内10大本科教学实验基地,成为21世纪本科生培养最重要的平台。
西安交大有一处巍峨的建筑――工程训练中心,在这里由资深教师进行指导,大面积开展本科生实践创新活动。该中心五大训练模块颇具特色:金工电子实习模块和工业系统测量模块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现代制造、工业系统驱动与控制两个综合训练模块对二、三年级学生开设;创新实践与科研训练模块对三、四年级学生开设,从而构成了四年不间断的工程训练。在此基础上,学校又投入3000万元,借鉴国外“学习工厂”的思路,着手创建国内一流水平、具有“工程训练超市”性质的新型基地――“工程坊”,鼓励不同专业的本科生自主选择和完成工程实践项目,投身发明创造活动。
学校建立三层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还设立本科生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专项基金,鼓励和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目前,已累计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项目151个。2007年西安交大被列为首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校之一。
在西安交大,国际合作办学不断取得突破,成为西部地区拥有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与美、英、日、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聘请了百余名外籍教师长期在校任教。国际一流材料学家,英国皇家研究院院士汤姆・贝尔教授前不久签订了在西安交大执教4年的协议。学校先后与法国、日本、新加坡、比利时、荷兰等国的知名高校签定交换生协议,连年选送本科生赴各国学习,学分互认。2004年以来,学校邀请10余位生物化学、经济学、医学、物理等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等学术大师,以及一批担任过大使的外交学家走进校园,聘请他们担任学校客座教授,面向本科生讲课和交流。西安交大的双语教学课程已有百门之多。
近年来西安交大本科生在国内外各类科技、学术大赛中连续取得骄人成绩:2002年获全国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第3名,捧得优胜杯,并连续两届摘得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张勇同学获2002年国际英语演讲比赛非英语国家选手第一名;腾晓璐、傅岚同学分别获2003、2005年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单科课程全球第一名;张冠军同学获2004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软件设计师第一名;学校代表队连续两届获全国大学生汽车知识大赛亚军;校航模队获2004年“飞豹杯”首届全国空中机器人大赛冠军;在2004年以来连续3届全国“爱迪生杯”技术创新竞赛中保持总成绩第一;2006年获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该校学生在2006、2007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中接连夺冠,代表中国参加第六届亚太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在18个国家和地区的19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为我国赢得该项大赛举办以来的第一个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