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开张,管弦和鸣。扮相俊美的演员,唱腔字清而音圆,抒情婉转而缠绵,这就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山东剧种――吕剧。
近日,记者到山东吕剧团采访,见到了剧团团长、十七大代表高静。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在党的十七大上,我亲耳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发出的‘推动社会主
特色文化铸强软实力
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如何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日前,山东省委召开了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省委书记李建国在讲话中谈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山东如何抓住机遇,走在前列,建设文化强省,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软实力,这是摆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任务。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年山东突出抓了特色文化建设,把特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作为增强和提升山东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十七大以后,我们更要加大力度,做好这项工作。他重点向记者介绍了山东着力优化特色文化结构和布局,建设文化产业带,促进特色文化协调发展的情况。
山东用泰山乐舞、孔府乐舞、齐韶乐舞、聊斋俚曲、地方戏曲,形成“齐鲁风”;建设标志性文化项目,举行重大文化活动,办好孔子文化节、泰山国际登山节、潍坊国际风筝节、威海渔民节、青岛国际海洋节;创建特色文化区,如济南的泉文化、曲阜的鲁文化、淄博的齐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滨州的黄河文化、鲁西的运河文化、潍坊的民俗文化、胶东和沂蒙的革命文化、沿海的海疆文化等。现在,山东的特色文化如烂漫山花,争齐斗艳。特色文化提高了山东的软实力,去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04亿元,占全国1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国近0.3个百分点。
创新是特色文化发展的生命
在发展特色文化中,威海市的做法令人称道。威海市认真分析自身区域优势和文化特征,着力发展融鲜明海韵、浓郁民俗、厚重历史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海文化”。文化部门先是创新文化内容,巧妙运用杂技、芭蕾和民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编制了大型山水情景演艺《梦海》,随后推出《梦海情韵》、《梦海精粹》、《梦海综艺》,与《梦海》珠联璧合,形成了一个强劲的《梦海》演艺系列工程。接着又搞体制创新,将演出公司冠名改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演出200多场,场场爆满,收入可观。目前,威海市已与全国各地2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法国、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国家的演出中介机构签订多项演出合同,现已赴4个国家进行了商业演出。目前,威海市“海”文化大发展,形成了以“幸福海岸”为主线,海文化为灵魂,滨海生态、渔家民俗、温泉疗养、田园风光为版块的特色文化格局。
特色是金。山东人善于把“特”字做强做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特色文化主导产业,形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山东淄博市有个蒲家庄,垂柳依依,青砖黛瓦,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父”蒲松龄的故乡,是世界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的诞生地。记者了解到,淄博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演绎成丰富多彩的聊斋文化,将蒲松龄的故乡建成引人入胜的著名景区“聊斋城”,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淄博市还重点发展二大特色文化――齐文化和陶瓷文化。淄博是齐文化发源地,他们设立齐文化研究基金,成立齐文化研究中心,多次举办齐文化研讨会和国际齐文化旅游节,使古老的齐文化再次呈现出动人魅力。闪耀着中华民族特色的淄博陶瓷文化,精品迭出,“中华龙”系列艺术陶瓷,每套售价数十万元,成为国宴用瓷和各国政要巨贾争相收藏的珍品,全市陶瓷业年收入达200亿元。
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立足文化发展前沿,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对于这一点,记者在山东感触很深。这里的各级干部群众,努力提高文化发展科技含量,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多媒体技术、动漫等各种先进特色文化。烟台的蓬莱市投资4000万元,将“八仙过海”的动人传说,与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制作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动漫片;投资2000万元开发了“魂系仙境”、“秦皇东巡”、“八仙祝寿”等大型现代歌舞;建起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会议博览等特色文化产业项目50多个。去年,蓬莱市文化产业收入66亿元,占GDP比重达33%。菏泽市的郓城一带,是当年“梁山好汉”起义的地方,“水浒武术文化”底蕴丰厚。他们建立起以水浒文化为主导的特色文化产业链,把“108将”作为文化符号,寻求与影视、动漫、图书音像、服装玩具工艺品等相关文化产业嫁接,结合武术研究、武术教学、武术表演,形成了“水浒文化”知名品牌。
山东各级干部群众在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对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述,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更加坚定了发展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的信心。他们确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