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给不流泪的都市人的故事,用于治疗皲裂干涸的眼与心。作者以克隆人为人类捐献器官这样冷酷的方式让所有伤痛曝于天日之下,而读者注定要承受挥之不去的痛楚以及沉甸甸的自我反省。
石黑一雄,这位日裔英籍作家的伟大正在于对人类未来与命运的深切关怀,这些宏大的命题,在其笔下化作一段时空的
这一命题的证明过程听来有些匪夷所思。凯茜、露西这些从出生便注定其一生命运的“物种”――捐献者,之前被默认为仅仅为满足医疗科学的需要而存在。对于医疗而言,他们生命的意义在拆毁与拯救之间混淆不清。人类的生理规律决定了器官的移植需要来自同类,而“人道”这一概念往往会对冰冷的移植手术产生阻碍。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然而,在科学的先进性面前,人道与人性的地位不知不觉间隐匿到了难以察觉的境地。在无法自圆其说的情况下,人类选择了隐藏真相。他们煞费苦心地形成一个个体系庞大网络严密的秘密运作系统来执行这一冠冕堂皇的“捐献计划”,硬生生地抹去那些克隆人的前半生。而当他们为人所知,便是完成自己的捐献使命。
黑尔舍姆是一片试验田,给捐献者营造一个相对优越和人性化的成长环境,貌似科学权威与人道的一次妥协。而事实上,这次妥协对于捐献者而言更多的是深层意义上的伤害。凯茜和同伴们在这里接受特殊教育和洗脑,并一早被告知自己的命运――不能生育,不能吸烟,不能从这里脱离;他们隐约知道自己与外面世界的人不同,甚至与这里的监护人也不同,可始终没有人告诉他们真正的答案,只能通过流言与猜测一点点拼凑着说服自己的理由。
他们终将在器官成熟后被强行遣散,分配到散布各地的康复中心,完成其生而为人的使命――器官捐献。这一使命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幸存,二是死去。从前一次捐献中幸存下来的会在康复期后进行下一次捐献,如此往复,直到耗尽最后一丝元气。
他们,捐献者,与一节节可以不断回收使用直至丢弃的电池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人类没有给予他们与自己相同的名称,他们只是命定的“捐献者”。他们理应没有感官,不会思考,更谈不上七情六欲,如同任何一截冷冰冰的人造义肢,造物主赋予他们生命乃莫大的恩赐。是的,这才是人类想要的答案。
小说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克隆人自发地渴望寻找到那个培植自己的母体原型。一方面这是一种追溯生命本源的人类天性,另一方面,他们也想从原型身上获知自己的未来。这又是令人感伤的一笔。当露西、凯茜、汤米一行偷偷出去寻找露西的原型时,露西还在描摹着自己的未来,可以在一间明亮舒适的写字间里工作,一如她在丢在路面的广告纸上看到的画面。这个时候,他们对于捐献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以为那不过是个例行的成人仪式罢了。
又一个让人类太难解答而宁愿回避的命题。石黑一雄让这种可能在纸面上提前实现。当凯茜和三次捐献后的汤米在康复中心的病床上紧紧相拥,最后一线希望的幻灭,整个世界都将离他们远去。眼看着生命的消逝,再无力试图抓住些什么……但愿这一切永远都只是个真实到残酷的噩梦。
《千万别丢下我》[英]石黑一雄著朱去疾译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