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加快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进程,而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铁路的广阔市场以及技术和人才储备,为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实现这一要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我国铁路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增强,
其次,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我国铁路实现低成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比选筹码。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多地少、生态环境压力大、资源分布和工业化布局不平衡的国情和正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的现实,都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铁路这种运力大、成本低、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铁路客货运输需求迅猛增长,展现了中国铁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将建设铁路新线1.7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据此测算,仅在这5年内铁路机车的新增需求就达到近2000台,新型高速动车组的需求在1000列左右,而且今后的市场空间还将进一步拓展。如此广阔的市场,不仅吸引了世界主要铁路先进技术企业的目光,也给我们引进先进技术提供了要价的资本,国外企业不转让重要技术,将失去与我们合作的机会,不给出合理的价格,我们就另选他人,达不到国产化率的要求,也不能进入我们的市场,在铁道部主导下,我国铁路市场形成了一个拳头,大大强化了这种市场优势,大大增加了“市场换技术”的筹码。
第三,已有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为我国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铁路开始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起步较早,具有较强的技术装备和消化能力,特别是近年来,结合青藏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既有线提速、货运重载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在机车车辆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客运专线技术、重载技术、既有线提速技术、高原铁路建设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解决相关技术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聚集、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我国铁路仅南方、北方两个机车车辆集团就拥有职工20余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职工约2.2万人,并有电力、内燃、车辆和工艺四个专业研究所;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校还有上万名的铁道交通领域的人才队伍。这些因素,为我国铁路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提供了扎实可靠的技术研发基础和实现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支撑。
铁路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加快技术装备现代化,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