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档案背后的故事

2007-1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林英 张莹 我有话说

图二

为庆祝中国海洋档案馆开馆,为期1个月的海洋档案展览与中国海洋档案馆揭牌仪式同时举行。在中国海洋档案馆布置一新的展厅里,上百件珍贵的海洋档案展品向读者诉说着中国海洋事业的百年发展史,其中有几件特殊的展品引起记者注意。

指着4本纸张发黄的资料册,解说员介绍:“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国海洋综合调查报告》的代表。”

1958年,由国家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国海洋大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实施的第一个国家海洋专项调查,也是我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近海普查。全国涉海部门几乎全部参加了这次调查,采取大面积观测和定点连续观测的方法。在两年的时间内,获得了数据记录档案9.2万多份,图表7万多幅,地质样品和生物样本1万多件。调查成果整编出版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10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图集》(14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报告》(8部)。同时形成了《海洋调查暂行规范》――中国第一个海洋调查业务标准。这些成果成为新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本底资料,我国也开始了第一个大型海洋专项档案资源的管理。

展厅里一面带有签名的五星红旗(图一)格外耀眼。2005年2月2日,这面国旗由中国政府首次南极点考察团带到南纬90度;同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的宇航员又将它带入太空。迄今为止,这是唯一一面既到过南极极点又到过太空的五星红旗。中国政府南极极点考察团的成员在国旗上签名:陈连增、曲探宙、孙献忠、孙桢、刘毅飞、吴军。

中国政府首次南极点考察团成员之一、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介绍说,2005年,中国考察队首次实现了人类从地面到达南极最高点――冰穹A、并开展了实质性科考行动。这次成功,为我国南极考察树起一座丰碑。“十一五”期间,我国在极地考察方面有新的目标,其一是建立第一个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站。2005年2月,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带领政府考察团来到南极极点,为建立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站调研。作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中国政府考察团,他们携带了这面五星红旗。

 

图一

当神舟六号向全国征集搭载物时,这面到过南极点的五星红旗被选中了。“在南极建立内陆考察站是一个国家极地考察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只有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俄罗斯六个国家建成了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将成为第七个。”吴军介绍说,“这面五星红旗象征着我国极地考察的能力,我认为,神舟六号选择它,正是因为极地考察和太空探测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还有一件奇特的展品是中英文版的先驱投资者证书(图二),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签字表明,该证书由联合国颁发。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据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但是很少有人了解,中国在太平洋上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沈继刚告诉记者,这份先驱投资者证书是我国拥有这7.5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凭证,“凡国家管辖范围以外,都属于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拥有在国际海底开采锰结核的权利。目前,世界上仅有7个国家获得先驱投资者证书。”

这个证书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海洋科考水平的体现。沈继刚介绍,要申请成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一个国家对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勘查活动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科研水平。中国是继印度、前苏联、法国、日本之后的第五个深海采矿先驱投资者。

我国的大洋考察始于上世纪80年代,国家海洋局和原地质矿产部相继组织开展了10多次大洋矿产资源调查,在此基础上,向联合国海底筹委会提交了30万平方公里的矿区开采申请。1991年8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签署并向中国颁发了深海采矿先驱投资者证书。经过这些努力,我国最终获得了由联合国批准的7.5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中国专属性开采权国。

(本文照片均为李谋胜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