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山东大学公教楼309教室里气氛热烈,2007级硕士研究生们正在进行关于十七大精神时代性的激情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徐艳玲教授时而仔细聆听,时而理论引导,又时而恰如其分地给学生点评、分析……这是山东大学近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推出的“理论导引+材料分析+问题讨论+得到启示
山东大学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扎实推进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富有山大传统与特色的融“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知识学习”培育创造力
今年1月15日,山东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在公平公正、紧张有序的和谐氛围中拉开序幕。与以往相比,本学期山东大学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实施了科学合理、多样化的考试方法,考试方式不再局限于笔试这一种方式,同时新增加了开卷、一页开卷、综合应用答辩、论文、技能操作考核、翻译考核、课程综述、口试、上机等方式。同时,各学院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多种考试方法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分阶段、多站点进行的考试成绩评定模式,一改传统的一次性定成绩的模式。请学生上讲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课下作业、小测验、实验等都可以记入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中。进入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表的课程共2578门次,考试方法达40余种,考试方式约5种。
全面推行考试制度改革,这只是山东大学构建知识学习体系一个部分。山东大学知识学习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它的构建和实施由学者、管理团队、服务支撑人员共同承担。
近年来,山东大学共建设了17门国家精品课程、87门国家规划教材,有5位教师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学生在全国性的科技竞赛中获得突出成绩,其中“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获得全国奖50余项。近几年投入2亿多元进行创新实践大平台的建设,已经建成的有基于国家示范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平台、临床技能平台、附属医院平台;基于国家示范中心的工程训练中心平台;目前正在考虑建设基于国家管理科学实验示范中心的应用文科平台。每年山东大学有400多名本科生到国内其他名校“留学”,而拥有海外经历的研究生也有近400人,凡此种种,都使学生丰富了经历,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人格培育”激发责任心
今年暑期,山东大学300多名学生走进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岗位体验实践基地”――济南市槐荫区的13个街道办事处、29个居民社区和5个企业。虽然他们的工作大多是整理报纸、档案,入户调查,为社区老人、儿童提供帮助等,但这些琐碎平常的“岗位体验”却让学子们对社会实践活动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在“社区事务岗”干了10天的房玉娜同学谈起她的感受时说:“在居委会工作与百姓面对面,才知道干什么事情都不容易,岗位体验的经历给了我们一颗踏实、平凡的心,而且大大地激发了我们的责任心。”
“关注民生、体验成长、共建和谐”,是山东大学今年确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围绕大学生人格培育体系的要求,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而创设的。
山东大学人格培育体系重在确立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舒展个性,在培养模式、制度设计、教学方法等各个层次和环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呵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以及爱心和责任心,从而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他们以责任心教育为主线,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及公民道德等方面的主题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形势政策和社会实践课及学生发展指导课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积极上好哲学社会科学各门课程,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从而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有效引导学生网络行为;积极开展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为人格培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等等。立体式、多样化、全方位的人格培育体系,营造出百年名校的底蕴与生机,使山东大学的学生和山东大学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熏陶和教育。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山东大学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育体系两者各有侧重,互为依存,相为促进,形成了具有山大特色的融“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山东大学毕业生在国内外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素质,反映了山东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融“知识学习体系”与“人格培育体系”于一体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