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基本国情,只有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入手,做好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才能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前不久,我们赴四川省就农村职业教育问题调研后发现,德阳和绵阳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说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
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要制度化
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培养新型农民的经费保障机制,安排专项经费,落实相关编制,实行政府对农民培训的补贴政策,支持教育部门和集体举办的16万多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10多万专任教师在农民教育和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大培训规模,争取用3-5年时间使农村劳动力都能接受一次实用生产技术培训。
要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优先录用取得职业院校毕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劳动保障、人事、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建立投诉、举报等制度,加强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对违规者要责令纠正并给予处罚。
政府对职业教育中的涉农专业要给予补助。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即“离农教育”发挥了较强作用。建议国家确定一批与农、林、矿相关的专业,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费培养。
依托县乡村实施“2112”富民工程
几年来,德阳市充分发挥农村成人学校在新型农民培育中的骨干作用,依托县、乡、村三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紧紧围绕“选定一个项目,开发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的宗旨,全面实施“2112”教育富民工程(即每个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引进推广2个以上先进实用农科项目,建立一处以上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在每村扶持一个以上科技致富示范户,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0%以上)。全市158个乡镇已有80%以上实施了“2112”教育富民工程,建立种植、养殖、加工等示范基地265处,引进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项目600多个,扶持科技示范户2245户,年培训农民50余万人次,技术引进、推广年直接创农业增加值1亿多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5元,比上年增加328元,其中示范户人均纯收入是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1.7倍。
统筹规划促进农村职教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立足大职教,实施大统筹,实行“政府领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县为主体,整合资源,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所辖6个县(市、区)都已建成1所规模比较大、培养能力比较强,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中等职业学校),全市共有20所农村职业中学(含民办)、在校生3万余人,各类培训机构70个,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50所。加上农业、科技、卫生、劳动就业等部门所办的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体制新、机制活、效益好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2004年以来,德阳市对两类高中招生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是控制普高招生规模,把扩大中职招生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二是在辖区内统一招生政策;三是将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全市中职招生已连续两年达2万人以上,超过普高招生数,2006年德阳市两类高中在校生人数比例已达1:1。
建立贫困中职学生补助制度。德阳市和绵阳市的一些中职学校都通过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形式,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又减轻学生的学费负担。德阳市旌阳区政府出台政策,对该区丘陵地区初中毕业生就读职业学校学费减半。绵阳市及各区市县均安排相应经费用于中职学校贫困生生活补助,通过其他各种辅助措施,确保农村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