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绿色“王平”:生态文明的启示

2007-1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任生心 我有话说
●北京市市政管委副主任陈玲说: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字内涵深刻、丰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一条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循环经济专家王维平指出:王平镇垃圾分类的做法,若在全国农村推广,以全国农
村每年垃圾产生量2.5亿吨计,可节省75%的垃圾费,粗略估计约节省上百亿元,还能节省大量垃圾占地;而且,农村环境会更好。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如何把建设生态文明落到实处?日前,记者从致公党专家那里了解到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正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效果很好,为农村垃圾资源再生、净化环境,美化家园做了有益尝试。近日,记者到该镇做了专题采访。

落实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搞的“垃圾分类”是个很好的事例。日前,循环经济专家、北京市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科经委副主任王维平对记者谈起了这件新鲜事。

以前,农村垃圾一直无人管理,房前屋后、村头路边的垃圾一堆堆。农村垃圾如何处理?不仅是我国农村的问题,这也曾是发达国家农村的一个问题。

“有什么解决办法吗?”记者问。“有,垃圾分类是个好办法。”王维平说:“目前,我国正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2006年,我和北京市农村研究中心课题组的同志打算在农村搞个垃圾分类试点,最终选择了京郊门头沟区王平镇6个村级试点,具体做法是:村民每天把厨余垃圾和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树叶等分出来,堆制有机肥,垃圾总量能减少约35%;将炉灰分出来,生产建筑用砖、或填坑造地,剩余垃圾量又减少约50%;将可燃烧的坚果皮壳、废旧木屑、树枝等分出来,作为农民的生物质燃料,垃圾总量又减少了约5%;再将废塑料、废纸类、废金属等分出来,卖给废品回收部门,垃圾总量又减少5%;剩下的垃圾运到政府指定的处理场点处理,将初步实现国家《固废法》中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

王维平继续说,“垃圾分类能产生巨大的社会、资源和环境效益:可以节省大量的固定设施投入,村里的垃圾桶、垃圾压缩设施可以省掉,绝大部分垃圾不出村(镇)即被消纳利用,减少了垃圾大范围的跨乡村运输;增加了农民收入,垃圾变成资源后就产生了价值,还提高了农民的环境意识。目前,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六个村的垃圾分类搞得很成功。”

记者带着浓厚的兴趣,随同王维平和北京农研中心“垃圾分类”课题组组长冯建国一起,来到了该镇的东马各庄。当我们到村里采访时,孩子们正拍着小手唱着新童谣:“破破烂烂分着收,换成米醋和酱油;能够捡的全都捡,换成手纸和咸盐”,一会儿,村广播站的大喇叭讲起了“垃圾分类”如何利国利民的科学知识。陪同我们的镇党委书记耿新民说,有关垃圾分类的科学知识,每天广播3次,已宣传几个月了。记者感慨道,难怪“垃圾分类”在这里已家喻户晓,蔚然成风!

在村头儿的老树下,几个村妇正在堆积有机肥,记者上前问她们,怎么只有你们在堆肥?她们告诉记者,垃圾分类用不着什么体力,老少妇孺干就行,壮劳力该干啥还干啥,什么也不耽误。记者看到有机肥里有许多厨余垃圾和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枯枝败叶。王维平说,用传统的厌氧方法把它们堆起来,三个月后就是很好的有机肥。

记者来到一户农家,一位大娘迎了出来,指着屋前台阶上的垃圾桶和编织袋说,镇政府免费为每家农户配备3个垃圾桶、3个编织袋。一个是铁桶,装煤灰等灰土类垃圾;两个是硬塑料桶,一个装剩菜剩饭;一个装塑料袋、玻璃、金属什么的。一个编织袋装榛子皮、核桃皮什么的,能烧;另外两个装其它能回收的东西,垃圾分类让俺们大伙儿尝到了甜头儿。这不,镇里不白回收,都换回了酱油、醋、盐、洗衣粉、卫生纸什么的,俺们不出家门也能挣出油盐钱,大伙都有积极性。现在一出家门,村里街道可干净啦。

北京市农研中心“垃圾分类”课题组组长冯建国告诉记者,这两年,我多次到村里给农民们讲“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唯一不断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的道理,不能再让我们的山村雾??,不能再让家园的空气不洁。大家逐渐明白了垃圾是资源的理儿,就这样,我们给镇里设计了垃圾分类方案。

垃圾分类工作一开始,有关部门就表示都有价收集:除去灰土垃圾外,我们对全部垃圾都作了价。作价的原则一是能有效引导、激励农民能够认真分类;二是能激励农民在家里家外收拣垃圾;三是财政能够承担,比传统方法收集、处理垃圾成本要低;四是降低了各级政府管理成本。

冯建国说,垃圾分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垃圾分类”能节约大量土地,垃圾处理有填埋法和焚烧法。若用填埋法,平均每1万人一年产生的垃圾,要占2亩地,1000亩地规模的填埋场,若日均消纳1000吨垃圾,使用约8-15年。垃圾分类还杜绝了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既减少了运输量,节省了汽车燃油,也减少了汽车尾气污染;还杜绝了农作物病虫害传播,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经过努力,达到了分类标准后,每户农民每年可获得价值约120元的酱油、醋、盐、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物品。从理论上讲,若用垃圾生产沼气,又能节约人均几十元的燃料费。

王维平设想,王平镇“农村垃圾源头分类、资源化利用”的做法,若在北京郊区推开,按北京郊区350万人口、人均日产垃圾1.5公斤计算,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达到75%计,每年将节省约2亿元垃圾费,每年可节省大量垃圾填埋用地。若在全国农村推广,以全国农村每年垃圾产生量2.5亿吨计,可节省75%的垃圾费,粗略估计约节省上百亿元。这种做法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郊区以及全国大部分农村,今后主要吃“生态饭”,保护环境就是培育了乡村旅游产业,培育了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记者就此事例走访了北京市市政管委副主任陈玲,她认为: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字内涵深刻、丰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要本着对生命、生活、生存的尊重和珍视以及对自己、对他人、对后人关注和负责态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探索一条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探索和创造了适合当地特点的垃圾分类方法。这将进一步促进村容整洁和保护环境,促进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活,促进建设生态家园、绿色家园、和谐家园,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

在农村的垃圾管理方面,要创新管理理念,以减量化为核心,资源化为目的,无害化为基础,在管理思路上,要实现从被动接受垃圾末端处理转变为主动控制、减量和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管理;从环境安全的单一目标转变为环境、资源和经济多赢的目标;从集中单一卫生填埋的处理模式转变为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综合处理的复合型模式;从仅靠政府单方面推动,转变为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多方面的积极性,群众广泛参与共同推动。

王平镇东马各庄农民和专家一起堆有机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