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号召,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历史机遇和文化发展趋势,适应人民群众日趋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主动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加强文化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强文化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人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目的。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也期盼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与此相比,当前我们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使广大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加强文化建设,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的十七大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深刻揭示了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古人云:“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发展,需要精神的支撑和文化的引领。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强烈地呼唤着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文化建设,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全面的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协调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是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以精神产品为内容、创意为特征、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而迅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产出高、耗费自然资源少、环境污染少或无污染、安排就业多等诸多优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加强文化建设,也是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的具体体现。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重大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克服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错误倾向,切实承担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调节处理各个方面、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也要求我们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牢牢把握新阶段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于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当代中国发展作出的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前所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和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为文化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也是文化繁荣的根本前提,而文化进步又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早就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国力的持续增强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兴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旺盛,为文化的发展繁荣拓展了广阔空间。需求,从来都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的直接动因。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始迅速增长,并表现出较高的需求弹性。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2000美元,精神文化产品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相对于文化需求,文化供给还显得不相适应,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力巨大,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能量正在进一步释放。
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解放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思想,冲破了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了全社会加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兴起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上的保障。
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激荡,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在与异质文化的交流中汲取营养,在同外来文化的碰撞中获得升华。中华优秀文化历来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有条件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观察世界文化发展趋向,积极参与同世界各种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和经验,使中华文化在博采众长中获得新鲜血液。当前世界各国了解和研究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日益高涨的趋势,也带来了推动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有利契机。
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新的途径和手段。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历来紧密相联。现代高新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形式,深刻地改变了文化的传统方式,催生了一批新的文化业态,带来了文化产品的制作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文化领域的广泛运用,为我们加快文化建设、扩大文化阵地、增强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
机遇必然伴随着挑战。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思想大活跃、理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在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在蓬勃生长,同时腐朽文化、落后文化也仍有一定市场,在顽强地争夺着思想文化阵地;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实力优势对我进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渗透,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信息时代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对正确舆论的引导能力和社会公众的鉴别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全社会公民道德水准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传统的体制机制弊端仍然在相当程度上束缚着文化的发展;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不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还较为弱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不大。这些问题和挑战,都反映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在科学把握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基础上,深刻指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吹响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军号角。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努力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转化为辉煌的现实。
以创新精神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步伐
城市是人类的创造。城市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容器,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始终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哈尔滨是一座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也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肯定和支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始终不渝地抓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推动文化创新,用先进文化的力量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筑牢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弘扬“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哈尔滨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努力打造“书香哈尔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城市。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合力,努力开创全面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文化、大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新局面。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建设。近年来,哈尔滨在政府出资修建文化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引导一批骨干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创建了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展馆、中俄油画创作交流基地、兆麟街123号展馆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知名品牌文化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实践证明,文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委、政府在切实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力度的同时,必须大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文化建设。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凝聚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获得更为广泛、更为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全国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哈尔滨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之中。我们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坚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要通过边发展边改革、先机制后体制、以增量带存量的路子,积极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建立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更好地履行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根据十七大提出的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哈尔滨已确定了三十三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从现在起抓紧逐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要进一步向基层群众延伸、向社区延伸、向农村延伸、向偏远地区延伸,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和村屯阅报栏工程等,普及文化知识,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哈尔滨市的经营性文化产业还比较薄弱,同国内一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奋起直追,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作为关系哈尔滨经济社会全局的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要加快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培育优势文化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信息网络、动漫游戏、数字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以数字化、信息化带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要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提高文化市场的管理水平,逐步在全市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