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暨南 桃李天下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1906年创立于南京,百年来三落三起,五度播迁,与国家、民族命运同起伏,先后
学校现有20个学院、49个学系,67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7582人,研究生5915人。专任教师16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68人。学校校长为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胡军教授,党委书记为文艺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蒋述卓教授。
学校面向海内外招生,现有来自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及港澳台各类学生13498人,高居内地高校首位;其中港澳台侨学生12504人,占内地高校该类学生总数的1/2。
暨南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建校101年来,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2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0余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港澳回归祖国和社会稳定繁荣、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侨务事业、为海外学生居住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创新。经过不懈的探索,学校以全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逐步构建起了“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对港澳台侨学生实施的以自主招生制度为前提、“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育人模式为关键、“标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保证了本科教学的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标准学分制”实行“三重”评估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暨南大学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根据国际化、多元化的学生生源现状,注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创新制度,适应“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人才培养需要,有力保证了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暨南大学从1978年开始试点学分制,1983年全面实行学分制,1993年开始实行弹性的“标准学分制”,以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取向,合理规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利和要求,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标准学分制”即四年制总学分标准为160学分,每学期修读的学分标准为20学分,学生可低于标准学分修读,但不得低于15学分,学分绩点达到3.0以上的可多修;学生可提前毕业,也可暂时休学,在校修读年限可在规定学制基础上延长4年;学生可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选课,规定必须跨专业修读10学分,其中文理互选不少于4学分;允许学生转专业,鼓励副修学位、攻读双学位。
1993年,暨南大学在广东高校中率先全面实行课堂教学质量“三重”评估制度,即由校院系领导、同行专家、学生三方参与,共同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综合评估。2004年开始,全面实行网上评估。评估结果将与教师年度工作量、职称晋升、考核评优挂钩。这一制度促使教师主动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004年,学校全面实行本科学生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导师,为学生“导向”、“导学”和“导心”,以“导学”为主。导师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选择权,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2005年,暨南大学总结本科教学改革而成的成果《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模式,造就高素质海外和港澳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彰显侨校特色
暨南大学突出“侨校+名校”的办学特色,按照两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加强专业建设,突出课程重点,不断深化本科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收到良好成效。
针对港澳台侨学生的特点,暨南大学提出了“面向世界、应用为主”的教学要求,努力构建了适应港澳台侨学生需要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体系。
1983年,暨南大学对思想道德教育类课程进行较大改革,面向港澳台侨学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课程,将原来的“中共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三门课程改为选修课。1996年以来,先后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当代中国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西科技比较”、“人生修养与法律基础”(含港澳基本法)等通识类课程。同时对专业课程进行分流教学,对学生实行分类培养。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暨南大学已建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家精品课程)为代表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基础会计学》(国家精品课程)为代表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适应了港澳台侨学生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爱国情感、文化认同感。
目前,专门为港澳台侨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达300门,突出对港澳台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还制订了逐步适应港澳台侨学生教学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专业(方向)体系。2001年,暨南大学率先在国内综合性大学成立全英语教学的国际学院,设置全英语教学本科专业,以招收港澳台侨学生为主。目前已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临床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药学、行政管理等7个专业,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全英语授课,用英语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国际文化聚暨南倡导创新与实践
暨南大学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办学之路、特色立校之路、文化兴校之路,以“忠信笃敬、厚重多元”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以“知行合一、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锤炼学生,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暨南园里,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子们相互学习、启发借鉴,多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并存,各种民族风情异彩纷呈,汇成了国际性的大家庭。2005年,由来自朝鲜、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同台表演的“国际土风舞”《渔歌》荣获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这是“国际文化聚暨南”的一个缩影。
融汇中外、多元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合作、兼容并蓄的文化理念;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科技文化活动,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暨南大学获得一项金奖、两项银奖和高校优秀组织奖。近三年来,暨南大学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等大赛中屡获大奖,共计289项。
暨南大学不断优化面向港澳台侨学生的品牌活动“中国文化之旅”和“中国寻根之旅”,形成制度,组织学生深入到祖国各地,寻根问祖、游历名山大川、深入城市乡村,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祖(籍)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他们的爱国爱乡之情、奉献之心。
2005年,暨南大学作为主体参与的《广州石牌六校共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融汇中外多元多彩》获教育部2007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特殊贡献
建校以来,暨南大学培养了20余万各级各类人才。其中港澳台侨各级各类人才达6万余名,学校已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暨南校友活跃在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统一大业、港澳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国家侨务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在香港,爱国群众团体的领导绝大多数是暨南大学的校友。香港新闻界有暨南大学校友近300人,其中20多人是报道大陆新闻的负责人;香港警界的暨南大学香港警察同学会员多达2000余人。香港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暨南大学校友。
在澳门,特区政府公务员中1500多人毕业于暨南大学,其中处级以上领导300多人,司局级以上领导30多人;第三届澳门特区立法会29名议员中有7位暨南校友。在澳门医疗卫生界,75%的医护人员和80%的部门领导毕业于暨南大学,特区政府卫生局主要领导、政府医院院长大都是暨南校友。暨南大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澳门人才库”。在台湾,国际奥委会前委员、台湾红十字会前会长徐亨,著名教育家、实业家王乃昌,原台湾电影制片厂厂长、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袁丛美,台湾总工会秘书长傅昆祺等均为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此外,台北市、高雄市会计师公会会长、主要负责人和半数以上的会员、以及一批立法会议员都是暨南大学的校友。
港澳台地区的数万名暨南校友已成为贯彻“一国两制”、维护港澳台地区稳定繁荣、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中坚力量。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曾率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港澳办、教育部等部委莅校调研,对学校的港澳台侨人才培养体系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暨南大学作为内地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在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已经探索出了一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很值得推广”。
远播中华文化于五洲四海
暨南大学始终恪守“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使命,一方面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编写中文教材、培训海外华文教师等活动,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为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做了大量工作。
为更好地满足美国及欧洲国家对华文教材的迫切需求,1990年代中期,暨南大学抽调优秀教师组成华文教材编写组,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深入调研,历经十载,开发编写出了符合海外华侨华人住在国国情、侨情和海外华文教育教学特点的系列教材。最具代表性的《中文》教材一套共48本,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先后推出了试用版、网络版、繁体字版、光盘版及修订版,已成为特色鲜明的立体化教材。该教材已在北美、澳洲、欧洲、东南亚等全球华侨华人聚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700多万套,成为海外华文教育教学的主导教材,目前正以每年80万册的数量发行。
暨南大学在全国创设了第一个华文教育本科专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培训海外华文教师。2000年以来,学校已有计划地邀请海外华文教师回国培训21批近600人。此外,学校还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华校进行教学或短期讲学,仅为印度尼西亚一国就培训2000多人。
百年来,暨南大学肩负着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办学使命,铸就了“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夯实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展望未来,暨南大学将乘风而起,乘势而上,着力发展本科教育,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化、国际性、研究型”的发展道路,为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季轩)
百年校庆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