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看许多东西都要仰望,最高远而神秘的莫过于星空。
我至今不清楚,我少年时自己买的第一本书为什么是《星际航行和火箭》。那本书曾跟随我去插队,后来又从乡村带回了我的家乡。实际上,那本书我始终没有看完,早先看得朦朦胧胧,后来仍然看得朦朦胧胧。可是,为什么要买它,又为什么总带着它?现在想
从童年到青年,就是这样长大的。总是仰望召唤着我成长,赐给我一种牵引和追求,一种向上的神往。
人类的童年时代也多有仰望,所以有神话和童话。中国最美丽而高远的神话,也许莫过于嫦娥奔月。连敦煌壁画上,也飞腾着中国人飞天的梦想。
千古梦想,今朝圆梦。继“神舟”飞船载人升空归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以准确进入月球轨道为标志,宣告中国航天史上迄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抵达目标。
为什么说近乎完美?我看到报道说,人类迄今的探月飞行首次成功率不到50%。嫦娥一号首飞任务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精确变轨,成功绕月”,这飞控的精准程度和过程令世界瞩目。但我仍像童年时不知火箭是如何飞翔的那样,不知嫦娥一号是如何变轨,如何完成优美动作而抵达月宫的。我仍然只有仰望。
我曾经在高高的青藏线上采访,在那儿听到一支歌:“儿当兵当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那条路被称为天路。我知道,为修那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和铁路,以及在天路上运输和执勤,几十年来那里付出的牺牲和做出的贡献,都是难以估算的。今天我看到报道说,2004年1月国家正式立项的绕月探测工程,1万余名科技人员用了3年多时间完成,共用经费14亿元人民币。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是这样说的:“我们用相当于修建两公里地铁的钱,搭建了嫦娥一号卫星200多万公里的奔月天路。”我感到震撼!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也意味着高技术腾飞般的进步!
然而,我发现心中的仰望,还是与少年时有区别。少时我是对科技仰慕不已,如今发现自己更敬佩那非凡的“敬业精神”。
在世界航天史上,因细小错误发生的悲剧至今令人痛惜。如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因助推火箭上连接处的一个小小橡皮圈失效,导致升空70秒钟后爆炸;1990年阿丽亚娜火箭第36次发射,一名工作人员不慎将一块擦拭布遗留在一级发动机的水循环系统中,堵塞了管道,导致火箭爆炸。这都不是因为技术不高。
有人算过,我国神舟飞船由7万多个部件组成,而运载火箭的零部件大约有30万个。在发射、飞行和回收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瑕疵都可能造成天大的损失。在载人航天飞行中,有3000多家单位的数十万名科研工作者同心协力,为航天员铺就了一条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回家的路。
“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秒不差、万无一失”,这些看似极端的口号,反映的不仅是中国航天人的高技术,也不仅是扎扎实实的敬业精神,更是极端的责任心和高尚的敬业精神。
我想我用了几十年时间,才懂得了需要仰望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深刻理解了何谓“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没有这种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其实是没有高超的技术和艺术的。对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知敬畏,就不会有仰望。敬仰,大约就包含着敬畏与仰望。人在自高自大的时候,就没有仰望,成长也就停止了。
我还想起牛顿曾惊讶地说:“我发现我竟然一无所知!”这就是牛顿一生中最大的发现。因为这时刻牛顿发现,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一些重要知识是不正确的,而正确的是怎样的呢?他不知道。这时他必须仰望那不知。也正是这时,世界在他眼前出现了重新认识的最大可能性。此后,万有引力定律、第一宇宙速度,都被他陆续发现出来。嫦娥一号探月飞行,也还是依据了这些基本定律。
“嫦娥奔月”的成功,令豪迈向上的民族激情在神州大地升腾激荡,在13亿中华儿女心中涌流。我想我们感到骄傲的时刻,仍然要有仰望。失去仰望,就会失去成长。仰望,会在心灵深处涌起深刻的感动,生出神圣的力量。没有仰望,也就没有神圣和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