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周易》这么重要,而大家对《周易》的感觉又扑朔迷离,想看看,想学学,可翻不了几页,就觉得头大,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想一方面是由于大家接触得少,另一方面呢,是由于《周易》一书的结构确实有和其他经典不一样的地方:比如
说到这,我想我们应该讨论一下今天学《周易》,到底应该学什么的问题了。当然,各位朋友的目的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没关系,只要有收获就好。我个人体会,学《周易》至少在三个层面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第一个层面,也是最起码的,就是知识的层面,我至少知道《周易》到底是讲什么的,包含什么样的内容,这对于丰富我们的知识,当然是有好处的。
第二个层面呢,再进一步,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涵义是什么,肯定是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的。
那么第三个层面,也是我今天想重点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对于帮助我们安身立命、过正确合理的生活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孔子晚年曾经说过一句话:“假吾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老夫子把学习《周易》的目的,定位在“无大过”上面,“无大过”就是不犯大错误。这是孔老夫子的学习体会,也应该是我们今天学习《周易》的目的。所以说,今天学《周易》,就是学智慧,学习少犯大错误的智慧。我把它分为生活智慧和生命智慧两个层面。
《周易》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在一代代地传承。
《周易》的生活智慧可概括为一个“变”字
今天学《周易》,就是要学《周易》的智慧,而《周易》的生活智慧呢,可以概括为一个“变”字。“变”是《周易》的核心观念之一,西方人以前翻译《周易》,就是翻译成“变化之书”。《周易》讲“变”呢,就是强调人们要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在这种顺应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自己永远处于一种恰当有利的位置。具体来讲呢,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成功或走运的时候如何防止变;一方面是在失败或倒霉的时候如何促进变。简单一点说,就是如何变和如何不变。
比如说,你现在很成功,你希望保持住这种势头,那你就要防止变,但防止变的办法仍然是变。变什么呢?就是调试自我,谦卑虚心,戒骄戒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住自己的成功。大家知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很多荣誉,很多好处。这个时候你如果骄傲自满,觉得自己不含糊,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自己比别人行,那就麻烦了,因为这样有可能会促使你走向失败。所以清朝的名臣曾国藩曾经说过一句话来形容人生的最佳处境,那就是“花未尽开月未圆”。花开尽了,那么紧接着的就是凋谢;月亮圆了呢,紧接着的就是亏损。所以这个时候呢,就需要你想办法不让它开尽,不让它特别的圆。那我们说现实中的花,它开到一定程度一定是要尽的;月亮到了十五、十六,一定是要圆的。但是人呢,却可以透过自己的努力来做到未尽开,未尽圆,方法就是谦卑。《周易》里面有一卦,名字就叫《谦》,汉代人说,《周易》里有一卦,大可以保一国,小可以保一身,指的就是这一卦。现实中,我们看到听到过多少这样的例子呀,比如很多企业,曾经名噪一时,结果说垮一下子就垮了,走马灯似的。为什么曾经有那种好的势头,保持不住呢,就是因为不知道怎样防止变,不知道怎样通过变来防止变。
那么,在失败或倒霉的时候怎么促进变呢,人的一生总不会时时事事都顺,你倒霉的时候,走背运的时候,环境不好的时候,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你就要促进变,这叫穷变通久。穷是指你现在境况糟糕,变是要变这个“穷”,通则是克服、超越了穷,也就是走出了困境。这就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越失败越要有信心。我常常做这样的比喻,成功、辉煌时就好比登上了山顶,这时如果不谦卑,那你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坡路。失败、倒霉时就好比走到了谷底,这时只要你保持信心,坚持不懈,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上坡路。
防止变或促进变,都是要人努力追求和保持存在的合理性。相传在周庙里边,有一种器皿,叫“右坐之器”,这种器皿有一个特点,注满水以后呢,它就倾覆;注得太少呢,它也是倾斜的;只有恰到好处的时候,它才能够端正。有一次呢,孔子带着他的弟子,来到这个地方,问看庙的老头儿,说有没有这么回事儿,这个老头儿说,确实有。那孔子就让他的弟子取了一瓢水来试验,结果呢?果然如此。孔子看罢,慨叹道:“呜乎!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也就是说哪有满了而不倾倒的呢,那么言外之意呢,就是太满了,就容易倾覆,就容易溢出来。这个时候他的弟子,有一个叫子路的,就问孔子,保持盈满有没有办法,孔子说,办法是有的:“持满之道,挹而损之。”也就是说,保持盈满的关键在于要注意“损”,具体说就是:“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是谓损而不极。”意思是高但能够变得卑下,满但能够自己虚心,富贵但能够节俭……孔子认为,“能习此道,惟至德者及之。”《周易》讲变化,就是这样,要让人变得恰到好处,立于不败之地。走出低谷,恰到好处,就是成功;防止走下坡,恰到好处,就是保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