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期刊评比标准应更加全面

2007-1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尹玉吉 我有话说

我国期刊奖的评比种类多种多样,从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期刊奖”,到中国科协的“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的“全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奖”,再到各省市自治区出版局设立的省级“优秀期刊奖”,等等。这些评比无疑推动了我国期刊事

业的发展。期刊评奖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科学、合理的评比可以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否则,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下面就学术期刊评比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为学术期刊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目前学术期刊评奖存在的误区

1.用对内容(文稿质量)的评比代替对学刊整体的评比,对编辑主观努力的评比严重缺失,这实际是在评比主办单位的学术水平,与评刊的初衷大相径庭。并且这种对内容的评比大多注重表面的论文获奖、一般性转载率等,缺少对论文被引频数与影响因子的考察。文献计量学认为,从所刊发论文传播的角度来看,其专业成就对他人的影响能够从被引用频次来反映,而以影响因子为代表的评价指标是客观的并能被量化分析。由于这一观点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目前在所有评价期刊或论文的客观指标中,影响因子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权威的美国科学情报所编制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即采用以影响因子为代表的文献计量学参数对科技期刊进行评价。

2.对拥有一流学术资源的期刊的资源利用情况缺乏考察。据统计,我国高水平论文大量流向海外,仅在自然科学方面,SCI1999年收录的以我国科研人员为第一作者发表的19936篇论文,其中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就占到了62%。这对于我们那些拥有一流论文资源的学刊主编、编辑来说,能不感到遗憾吗?目前的学术期刊评比,对这种学术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大量高水平论文流向海外的现象还缺少关注。SCI在2005年对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种学术期刊(1994-2004年)进行了统计和评估,“引用总数”排行榜显示,美国《生物化学杂志》以被引用174万多次位居首位,综合类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以133万多次排名第二,英国《自然》与美国《科学》分别以119万多次和117万多次位居第三、四名。世界学术期刊的年平均被引频次为2000次,而我国学术期刊的年平均被引频次约为300次。这能说不是国内那些拥有一流学术论文资源的学术期刊的遗憾吗?

3.还缺乏学术界的广泛参与。

误区导致学术期刊评比的扭曲

“社会科学学”(或者“科学学”)和“编辑学”是研究学术发展规律和编辑工作规律的科学,是编辑做好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基础。而在我国,学刊界大量存在着编辑(主要是其主编)不去研究“社会科学学”(或者“科学学”),也不懂“编辑学”、不了解编辑规律,而编辑的学刊照样获得各种“优秀”称号。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这些主编不自觉地顺应了学术期刊发展规律的要求。但是,唯物主义地讲,这种情况是不大可能存在的。第二,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这些学刊所处的学术环境优越、拥有大量高水平自然稿源。后者应该是根本原因。回顾历次评比情况,重要奖项的获得者基本上是国家级科研机构或是主要高校主办的学报。对其他学刊来说,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竞争。如果不加以修正,评比的激励作用必将大打折扣。学刊的评比应该把编辑的主观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这必将从机制方面大大提高我国学刊编辑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我国众多学刊早日真正跻身世界名刊行列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学术期刊评比应有科学的指标

我认为,学术期刊评比应有的科学指标包括:1)主办单位所处学术地位、地域古今特色文化以及科技水平的对称和挖掘程度;2)引频数与影响因子的高低;3)在文稿编辑中所起作用的正负程度;4)编辑部培养作者、发现人才的情况;5)在出版标准化、学术规范化等方面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程度;6)出版规范、编辑技巧方面的情况;7)作者、读者对编辑部的满意度;8)编辑部执行国家出版法、著作权法等法规的情况;9)封面、版式和版芯的装帧、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等等。

在这些科学指标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刊编辑(尤其是主编)的素质,这种素质包括两方面:第一,编辑要在一个专业领域内实现“学者化”;第二,要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学”(或者“科学学”)知识储存;第三,要有比较高的编辑理论和实践修养。这些指标应该是我们进行学术期刊评比工作中应该着重运用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