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里亚斯特景色穆方顺摄
意大利东北部的边陲城市蒂里亚斯特,堪称亚平宁半岛的一颗耀眼明珠。它是与斯洛文尼亚及奥地利接壤
多元文化之城
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置身其中,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多元文化气息;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印迹展现出复杂而鲜活的历史。
在既往的2000多年岁月中,蒂里亚斯特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城始建于公元前181年,建城不久即被古罗马人控制。如今,市区内的古罗马剧场、拱门等遗址,生动地见证了这座古罗马城市昔日的辉煌。继古罗马之后,蒂里亚斯特曾长期隶属于富庶的威尼斯航海共和国,在老城区仍完好地保留着中世纪时期的城堡、教堂和钟楼等建筑。十四世纪末,该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十九世纪中叶起,蒂里亚斯特归属于奥匈帝国。作为帝国的主要出海口,其海港贸易得到空前发展,成为当时世界第七大港口城市,也是当时奥匈帝国继维也纳和布拉格之后的第三大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崩?,蒂里亚斯特并入意大利。1945年,蒂里亚斯特被南斯拉夫占领,1947年被定为自由港,由英美两国和南斯拉夫分别管辖其甲、乙两区。1954年甲区由意大利接管。1975年意、南两国签订蒂里雅斯特地区边界协定,甲区正式归属意大利版图,乙区划归南斯拉夫,现属斯洛文尼亚。
今日的蒂里亚斯特是一座具有中、南欧混合风格的城市,与意大利其他城市有着明显区?。市区内,18世纪巴洛克式与19世纪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历史建筑栉比鳞次,富丽堂皇。位于市中心、蔚为大观的“意大利统一广场”,是欧洲最大的海滨广场,一面朝向蔚蓝的大海,三面合围着辉煌的宫殿。从这里开始,历史建筑群沿着海滨大道左右伸延,象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远处海边的悬崖上,万绿丛中点缀着19世纪50年代奥地利大公马西米连(曾为墨西哥皇帝)建造的白色城堡――米拉马雷城堡。
蒂里雅斯特的多元历史文化特点,还表现在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信仰上。这里生活着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犹太、希腊等多个民族。经过世代交融,不同民族及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这里和睦相处。城内除天主教教堂外,还有耶稣新教教堂、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希腊东正教教堂。在语言方面,意大利语和斯洛文尼亚语都被认为是本地“官方语言”,也有很多人使用德语及弗留利语和蒂里亚斯特等当地方言。当地人的姓氏尤其复杂,包括意大利、斯拉夫、日耳曼等多个民族的姓氏,标志着蒂里雅斯特人的不同源流。有趣的是,由于蒂里亚斯特与斯洛文尼亚接壤,30余年前意南边界调整,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及子女因出生地不同,则拥有不同国籍。
“咖啡之都”和“葡萄酒之乡”
走进蒂里亚斯特,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浓郁的咖啡风情。大街小巷遍布咖啡馆,露天咖啡座亦比比皆是,处处弥漫着令人陶醉的咖啡香。从清晨到深夜,家家咖啡馆总是顾客盈门,洋溢着热烈而悠闲的气氛。一些极富历史韵味的老字号咖啡馆里,不仅咖啡质量上乘,且品种繁多。如分别建于1839年与1867年的“斯派基咖啡馆”和“波拉莱咖啡馆”,除著名的意大利浓缩咖啡(ESPRESSO)外,还能制作出60多种不同口味的咖啡饮品。
意大利并不生产咖啡豆,但却是世界第二大咖啡产品出口国,每年向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出口咖啡。咖啡品质的高低,取决于加工工艺的优劣。意大利咖啡之所以享誉全球,归功于其完美的加工工艺。早自17世纪,蒂里亚斯特就开始从拉美、非洲输入和加工咖啡,并成为欧洲咖啡文化的发祥地。当今世界知名咖啡品牌“意利”(illy)就是1933年诞生在蒂里亚斯特,并以其高品质成为业内佼佼者,将意大利浓缩咖啡带到了全世界。“意利”咖啡年产量超过1100万公斤,全球每天卖出用它制作的浓缩咖啡有600万杯之多。此外,蒂里亚斯特还有许多加工咖啡的中小企业,其中不乏有百余年历史的老企业。“古法焙制咖啡公司”是一家年加工量160万公斤的小公司,老板阿莱桑德罗已是该公司第四代传人,现在仍然采用传统的木碳烘焙法,生产独具特色的咖啡。积几百年经验,蒂里亚斯特人的咖啡加工工艺已近炉火纯青的程度。
蒂里亚斯特所在地区也是声名赫赫的“葡萄酒之乡”,所产葡萄酒以高质量著称于世,畅销全球。它生产葡萄酒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朔到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这一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变幻多样的地形,丘陵与平原的不同土质适于种植多种世界知名的优质葡萄。故其葡萄栽培业闻名遐迩,每年培育7000多万株优良品种葡萄苗,30%销往世界各地。历经20多个世纪的千锤百炼,这里的酿酒技艺至臻完善,如今已成为意大利高档葡萄酒的主要产区之一。
“科技明珠”和繁荣的海港
蒂里亚斯特因其著名的科技园区和设在那里的一些国际研究中心,被誉为亚平宁半岛的“科技明珠”。
蒂里亚斯特科技园区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意大利最早、最大的科技园区,也是欧洲最重要的科技园区之一。经过20多年发展,该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现占地面积100多公顷。园区内设有数十个研究、实验、培训和咨询中心,主要致力于应用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另有涵盖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现代农业技术等领域的30多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作为园区的“实验客户”进驻园区。作为“新技术企业孵化器”,这个科技园区不仅扶持了一些新兴产业,也促进了大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蒂里亚斯特生成了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群。记者采访了一家名为“Italess”、只有20多名员工的小企业,它以新的工艺设计和一种新型玻璃材料制作酒具,产品精巧、别致,透明度和抗碎强度大大提高,成为酒具中的精品,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
此外,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中心、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等著名的国际科研机构也设在蒂里亚斯特。其中,隶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既是一个世界科研基地,也是国际理论物理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著名的第三世界科学院总部就设在这个中心。该科学院现有院士809人,来自77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卢嘉锡、吴阶平、周光召等89位科学家先后当选为该院院士。
然而,最能代表蒂里亚斯特城市重要地位的莫过于其海港。这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港口,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其航路通向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还与中欧、东欧及巴尔干地区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相连,是这些地区许多国家外贸货物的中转港。
蒂里亚斯特港分为新港、老港两部分,总水域面积23平方公里,水深18米,可进出任何载重量的船舶。新港码头建于20世纪70年代,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有7个泊位,与码头衔接的铁路专线总长75公里,年货物吞入量约5000万吨。记者看到,万吨巨轮在这里鸣笛入港,货运火车和汽车来往运行,一派繁荣景象。
与新港毗邻的老港建于186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自由港,对所有进出口货物免税。然而,在冷战时期,蒂里亚斯特港口因地处东西方对抗前沿,其交通枢纽地位渐失,加之设施老化,一度是“亚得里亚海的骄傲”老港遂成“死港”。如今,在这个规模很大、被围墙隔离保护起来的老港区里,一幢幢古典建筑迎风枯立,仓库等附属设施破败凋零。令人欣慰的是,为进一步扩大蒂里亚斯特港的运营能力,当地政府正在制定一项斥资5000万欧元的重建老港计划。起死回生后的老港仍将保留其自由港地位,在其港区内设厂加工任何产品,都将享受免除关税待遇。蒂里亚斯特市长表示,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参与老港的重建计划。他说,这对加强双方的经济联系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这里的工商企业界人士对开拓中国市场普遍怀有兴趣,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也在日益增多。安排记者此次蒂里亚斯特之行的意著名社会活动家、爱乐满公司(Ellermann)女总裁赛妮亚・马卢西科一语道出他们的心声:“中国正在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一个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