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日电在科技部863计划课题及欧盟第五框架INCO项目的资助下,我国研究人员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今天开始第一组志愿者的疫苗接种。这意味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开始进行Ⅰ期临床试验。
该艾滋病疫苗包括DNA疫苗及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两个组
国际上艾滋病疫苗研究已有二十余载,虽然耗巨资进行了此类疫苗的100多次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问世,两项已完成III期的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2007年10月,原认为是当前最有前途的由美国Merck公司研制的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因在临床试验中期分析中既不能保护受试者感染HIV,也不能降低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而被再次宣告失败。使得艾滋病疫苗界陷入非常沮丧状态,并重新审视艾滋病疫苗的设计理念。至今,国际上宣布失败的艾滋病疫苗为蛋白疫苗或非复制型载体疫苗,均为死疫苗。此类疫苗因不能引起足够强的免疫反应而在人/猴杂交艾滋病毒攻毒试验中无法保护猴免遭感染。与国际上流行的艾滋病疫苗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大不相同,我国学者此次进行临床试验的是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属于活疫苗,能在动物上引起很强的免疫反应,动物实验表明,该疫苗在小鼠及猴子体内均可诱导出很好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并可对猴体感染人/猴免疫缺陷病毒具有保护作用。
伴随美国Merck公司的非复制型载体疫苗遭遇失败,国际艾滋病疫苗界正在出现从非复制型载体向复制型载体转变的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的HIV疫苗临床试验正处于这一潮流的前沿,因为这是当前唯一正在进行的复制型载体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