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分别连接江西、广东的两条铁路――向塘至莆田、厦门至深圳铁路福建段近日举行开工仪式。这两条高规格铁路的开建,标志着一直处于全国铁路路网“末梢”的福建铁路进入增量增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多条高速铁路的开建,不仅改善了福建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并将长期推动福建以及与之贯通的多个经济区域的优
区域经济新格局下的战略抉择
2004年初,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这一东接台湾,南北承珠三角、长三角辐射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引起海内外瞩目,“海西”也随之成为福建省上下热度最高的名词。
从近1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分化即可看出“海西”战略的深意,从北到南的海岸线上,分布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其中长三角与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珠三角GDP分别占中国经济总量的20%左右,而福建省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步伐却相形见缓。
分析人士认为,福建发展步伐相形见缓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特征和现实因素,但其发展起伏却昭示: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靠政策“红利”和局限于省份经济模式,对于资源禀赋并不算突出的福建而言已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除了进一步巩固福建的对台优势外,更为深远的意义是福建将藉此跨越省份经济模式,加快融入到全国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洪流中去。”长期关注福建发展的北京拓维研究院院长王毅说。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严正表示,加快海峡西岸建设,将有利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增长极的对接,最终推动两个三角洲和‘环海峡经济圈’的融合,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布局中,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许文兴说,长三角和珠三角经过多年发展,面临着社会成本提高、产业转移加速的态势,位于两大板块之间的福建有可能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个区域,福建要在寻求省级合作、区域合作方面做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把福建的发展纳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去。
“部省合作”模式提升区域竞争力
“从国家公共投资政策来看,国家公共投资方面的历史欠账成为福建发展的制约瓶颈。”福建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福建长期处于海防前沿,国家历次重大规划都没有把福建纳入其中,工业、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偏低,既没有重大工业项目布点,更缺少公路、铁路、港口建设方面的投入。
“在和谐发展、和平统一、和平崛起的国家宏观战略背景下,福建的区位优势将得到更大发挥。”北京拓维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表示。
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海西”发展战略从区域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与之相伴随的是,以“部省合作”模式推进的海峡西岸建设也不断提速。
以投资大、周期长的铁路建设为例,2004年12月,铁道部与福建省政府签订会议纪要,明确从2004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投资1000亿元,基本建成包括向莆线、厦深线在内的福建铁路“一纵两横”主干网。
2006年11月,铁道部与福建省再次签订纪要,铁道部加快支持福建省港口支线的建设,福建省为数众多的港口如漳州港尾、泉州肖厝等港口支线将“成熟一条建设一条”。
“部省合作”模式使得铁路建设效率大大提高,总投资达518亿元的向莆铁路从筹划、批复到动工仅用了两年时间。
截至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部委出台多种措施支持海峡西岸建设发展,一系列实质性动作引人瞩目,如国家部委支持在泉州建设对台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文化部决定把福建建设成为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国家批准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全省;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表示,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部委主动与福建签订合作协议、纪要和备忘录,证明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海西”要成为科学发展先行区
经济数据表明,“海西”战略提出三年来对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今年一至三季度,福建省生产总值的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连续五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出口也在汇率变化、利率变化、出口退税调整的情况下连续四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
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福建省财政总收入在去年突破10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九个月基本保持30%的增速。福建省万元GDP能耗在全国各省市中控制得较好,去年万元GDP电耗还首次出现下降。福建省经济发展模式并不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做得较好。目前福建森林覆盖率达到62.96%,位居我国各省市第一。
“尽管我们发展比较滞后,但科学发展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可以少走或不走传统发展可能走的一些弯路,让发展有一个更高的目标,我们要把海峡西岸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说。
福建省委党校教授严以振认为,福建在高效农业、现代林业和旅游产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规划和实践中应着眼于“绿色福建”“人文福建”的建设,充分发挥“软优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薛侃认为,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立足的是福建作为我国早期综合改革实验区,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港口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目的是推动福建的经济社会真正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前头,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贡献。(新华社福州12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