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雨雾笼罩着浓绿的群山,使神秘湘西又增添了一层诡异色彩与氛围。弯弯的山路,托起一辆大轿车,缓缓向前行驶,犹如一叶孤舟,在绿色汪洋中漂摇。
透过车窗,公路左边,下面是深深浅浅的险峻河谷。潺潺溪流声虽悦耳动听,可不免仍有些让人胆怯心跳。尤其是看到个别路段已有塌方,更觉心悸。
然而,德夯苗
陪同的苗家阿妹说:“德夯”的苗语译意是“美丽的大峡谷”,可见这是个诱人的好去处,是神秘湘西最美最具特色的景点。它位于湖南省西部边地,谷内峭壁高耸,峰林重叠,溪流交错,温度适宜,四季如春,气候爽人,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风景秀美。
终于,苗寨山门出现在眼前。欢迎的锣鼓声,冲耳而来,在身边的山谷中回响;鲜艳的彩旗,在风雨中荡扬,给人一种热情温馨的满足。
跨过拱形大石桥,两边各立有三座深褐色的铜铸大水牛雕塑。水牛是苗族人耕田耙地的主劳力;而作为镇山门神,则能去邪消灾。
雨中舞龙,长号齐鸣。好客的苗家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第一道山门。
然而,苗寨的第二道山门可就不那么好进了。一群貌美的阿妹排成一行,把山门紧紧封住,她们个个佩戴着多彩多样的头饰、服饰,银光艳色,闪烁耀眼,美丽迷人。湘西文化人告诉我们,这些苗族头饰服饰,不光是装饰,还是一种财富,一种文化,可以避邪……所以有人说,这是挂在头上的文化,披在身上的文化……
“前面阿哥听细微(仔细),对歌过关才进门。”苗家阿妹们的嗓音亮了起来。
好在我们采风团的名誉团长、著名老作家邓友梅,有灵快的脑子,有老道的嗓音,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会唱苗族民歌,三声两句的,便把姑娘们应对过去了。大家分别品尝了苗家人的芳香美酒,便兴冲冲地进得二道山门,登上了苗寨的峡谷广场。
抬眼望去,灰褐色的古朴瓦房民居,层层叠叠,沿着山势,直至绿荫流油的山腰间……环山抱苗寨,人美景更美。那座险峻的山峰,酷似孔雀开屏,美妙绝伦;那条陡峭弯曲的山路,盘旋蜿蜒而上,耸入苍穹,穿雾架云,直达通天的“天台”……
有人说,楚国诗翁屈原乃是苗家人。他的传颂至今的著名诗篇《山鬼》?《天问》等,便是神秘湘西的生活写照和幻梦遐想……
我们仨俩结伴,走进苗民家中做客。在一户厅堂宽敞的苗民家中,户主老汉红光满脸,喜上眉梢。他说,山腰间梯田种的庄稼,足够一年口粮;两个孩子在外打工挣钱;加上山寨里旅游公司等的分红,每年现金收入不少……改革开放以来,日子红红火火……苗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此次采风中,耳濡目染的,多是湘西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好的信息……想当年解放初期,邓友梅作为中共宣传慰问团成员赴湘西时,带去的指定礼品,都是湘西少数民族最缺的东西:盐巴、针线……真是今非昔比了!
家访后的节目,是逛苗寨成排成排眼花缭乱的小商店。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中,那用晒干棕榈树纤维做成的带尾巴的棕色礼帽,特别醒目诱人。大伙儿围上去,抢着挑选试戴……
雨中游德夯苗寨,晚宴更有“野趣”。坐定后,每人面前桌上摆的只有一只筷子,一小碗米酒。作家们心中疑惑不解。
苗家阿妹说:“这是表示我们苗家人一心一意欢迎作家们来做客。用餐时,再添另一只筷子。”
丰盛的酒菜摆上桌来,香味扑鼻。阿妹们齐唰唰地站成一行,为客人们唱起祝酒歌,还有苗家情歌……
“现在,请大家坐正,闭上双眼,把双手向前平伸出来,手掌向上,不许乱动!”
“好,好。”作家们喜出望外,以为要赐什么礼品了。
不料,阿妹们伸出双手,胡乱往每位男作家的脸膛上抹了几下。
“相情郎啦!相情郎啦!”有人在旁边嬉戏喊叫了起来,“相中啦!相中啦(纯属游戏)!”
作家们顿觉脸孔湿湿麻麻的,极为意外好奇,伸手往自己的脸上一摸,睁开双眼一看,手上黑黝黝的,不知怎么回事?
“这是苗家阿妹送给你们最珍贵的礼物。”领头的阿妹乐笑弯了腰,其他阿妹们更是哄堂大笑。
原来这是苗家欢迎贵客的一种风俗。阿妹们双手涂上黑糊糊的锅灰,寻到“心上人”,就上前抹你一把,以示亲昵……这“游戏”叫“觅情郎”。
第二天,在凤凰县沱江游船上采风时,我们聆听了苗家阿妹唱给情郎的优美歌声:“大山木叶哟细微微哟,问哥会吹哟不会吹哟?若把木叶哟吹呀吹响亮?喂,只用木叶哟不用媒哟……”
这边亮丽的歌声刚刚抛出去,不远处游船上的应对歌声即刻冲耳而来:“大河中间有座桥呀,不怕风来不怕浪哟。只要我俩感情好呀,哪怕阿妹来骚扰哟……”
苗家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德夯苗寨,人人尤为甚之。德夯苗寨还留存着一种千年古俗,即“跳鼓”,这里是天下闻名的苗鼓之乡,男女老少皆爱“跳鼓”,曾出过五代杰出的苗鼓王。
德夯苗寨以热情奔放的个性,把每一位宾客,温柔地融入了古老而美丽的童话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