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海经济总量升了,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了;三产比重升了,二产增速降了;民生支出增了,“零就业家庭”降了。升降得体,方是和谐。升降之间,彰显着上海着力于科学发展的坚定目标和孜孜追求。
经济总量升,万元GDP能耗降
两条“逆向曲线”耐人寻味,清晰地勾勒出
前三季度,上海以一位数即7.4%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造出两位数的生产总值增长,已是一个亮点;而与GDP增长13.4%相比,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4.34%,更是一个亮点。
投资增幅比经济总量增幅低6个百分点,能耗增幅比GDP的增幅又低4.9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曲线的平稳上行与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曲线的低头向下,形象地展现了上海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和节能降耗可望步入良性循环。
发展性指标可喜,约束性指标可控。预计今年上海将实现生产总值1.2万亿元,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也卓有成效,在去年全市万元GDP能耗降至约合0.87吨标准煤的基础上,今年再降4%的目标经过努力可望实现。
即使牺牲速度和总量,也要保护环境。8月,随着上海《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公布,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情况被列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实行“行政问责制”。
“节能减排是刚性的、铁的任务。”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主任王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不断出招,通过经济、法律诸手段,从源头抓起,完善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已排出淘汰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600个。一批“大佬级”化工装置提前退役,为减排让路。
据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介绍,政府部门不仅紧盯能耗大户,进行能源规划、审计,还对所有工商企业开展用能“对标”管理,围绕主要产品单耗、单位产值能耗指标,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进行整改和赶超,同时,积极探索依靠市场和制度的节能之路,让企业成为自觉节能的主体,让节能成为产业。目前,上海专门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有近百家,全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的项目共300多个。
能省即省、能抠则抠,点点滴滴,念好节能减排“经”,这是上海的知与行;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上海的梦与求。
三产比重升,二产增速降
一组对比数据很是抢眼,直观地反映出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渐入佳境,经济质量持续向好。今年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9%,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9%,增速提高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超过第二产业,其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1.9,高于二产的47.6,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专家指出,这表明上海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加快形成。
沃达丰集团董事长庞约翰日前在第19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上预测,未来几年,上海的服务业将占到GDP的80%,与伦敦和纽约的标准相当。
投资驱动下降、消费拉动上升的景象同样让人惊喜。前三季度,上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7.4%,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增幅提高1.2个百分点,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超过投资增幅的态势。经济学家认为,这反映出经济发展内需动力旺盛,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趋向协调。同期,上海财政收入加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78.75亿元,增长29.9%。宏观效益持续提升。
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背后的意涵令人振奋:曾是工业重镇的上海,通过科学的规划和部署,在保持先进制造业领先地位的同时,经济结构在变轻、经济质量在变优、经济成分在变绿。
民生支出升,零就业家庭降
上海奉行“与其把钱投到可上可下的项目上,不如先用于民生改善”的新理念。
“我终于又就业了!”华阳街道的王女士手捧着社区治安保安员的录用通知书,难掩激动。她说,做梦也没想到,在申报了“零就业家庭”后的短短一个月内就实现了就业,生活得到了保障。
“饭碗”所承载的忧愁,曾在上海数万名生活困难、就业困难的“双困”人员心头挥之难去。对此,上海政府部门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着重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机制,定下了“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的“硬目标”,务必通过持续性的就业援助,确保每一个“零就业家庭”至少保持一人就业。通过开发公共服务类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事业单位吸纳就业,拓展就业援助基地,截至今年9月,1049户“零就业家庭”“脱零”,共计1100余人找到工作;同期,就业困难、生活困难的1.75万名“双困”人员实现“脱困”。
完善的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安全阀,而就业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保障。今年以来,上海面向产业结构调整中转移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促进就业政策,鼓励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前三季度,在新增65万多个就业岗位的同时,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比去年末减少了2万多人。
上海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市级财政支出预算新增财力安排向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倾斜,用于民生项目的支出占新增财力近九成。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于上海卢湾区居民俞伟民来说,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以前,由于没吃上低保,不能享受廉租房政策,他和同是新疆回沪知青的妻子蜗居在不足11平方米的小阁楼里。今年,上海试点扩大廉租房受益面政策,廉租房享受对象的收入标准不再只与“低保”挂钩,而是根据全市居民收入的变化而调整,他终于享受到廉租补贴,搬进了亮堂堂的房子里。“相信政府,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俞伟民说,他对此从未动摇过。
年内,上海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的工作将覆盖中心城区所有街道,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会因此受惠。
在上海,惠及民生的新政策今年以来频频推出:大学生纳入医保、扩大廉租房受益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失业保险金和低保三条“托底”保障线制度……日前,上海调整城镇医保的相关议案刚刚提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40次会议审议,“新人”医保待遇有望提高,医保大病保障能力将会增强。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图景,正在上海的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渐清晰。(新华社上海12月2日电)